景公之时文言文及翻译 景公之时文言文和翻译


景公之时文言文及翻译 景公之时文言文和翻译

文章插图
【景公之时文言文及翻译 景公之时文言文和翻译】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
齐景公为高台,劳民 。台成,又欲为钟 。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 。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 。夫敛民而以为乐,不详,非治国之道也 。”景公乃止 。
翻译: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 。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 。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现在你不知道 。”
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 。”(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
齐景公要建高台,发动很多百姓劳动 。高台建成后,齐景公还想再造钟 。晏子进谏说:“所谓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苦来成就自己的乐趣 。君主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经建筑了高台,现在又要造钟,是对百姓很大的负担,百姓必定会不高兴 。君主以加重百姓负担来获得自己的乐趣,不是好的做法,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 。”齐景公就停止造钟 。
景公之时文言文及翻译 景公之时文言文和翻译

文章插图
《景公之时》注释(1)景公:齐景公,名杵臼,灵公子,庄公弟,于鲁襄公二十六年立,在位五十八年 。
(2)雨(yù)雪:下雪 。雨,名词作动词 。
(3)霁(jì):雨雪天转晴 。
(4)被:同“披”散开,穿着 。
(5)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 。狐白之裘,集狐腋下的白毛制成的裘(皮衣) 。这是裘中最珍贵的 。成语“集腋成裘”,引申为积少可以成多 。通“披”,披着 。
(6)陛:宫殿的台阶 。
(7)间:一会儿 。
(8)知:知道
(9)逸:安逸 。
(10)闻命:闻教,受教 。这是尊敬对方,得其教诲 。表示接受对方意见的敬辞 。
(11)睹:发现,看见 。
(12)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
(13)循:通“巡”,巡查,巡视 。循国计数,巡行国中统计赈济人数 。
(14)既事者:已经有职业的人 。既,已经 。兼月,供给两个月的粮食 。疾者,生病的人 。
(15)能明其所欲:善于表达,以实现自己劝谏的目的 。
(16)详:通“祥” 。
《景公之时》赏析推己及人是一种美德 。自己温饱能想到尚未得到温饱的人,而且能够想方设法使得那些人也能得到温饱 。有些人能想到,也许还能说上几句,可是,仅仅停留在想到、说及,仅仅表示同情、怜悯 。这还不能称之为推己及人 。推己及人要有行动 。
晏子是想到了齐国还有人在挨饥挨冻,但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好找到机会启发景公来完成救济饥寒这件善事 。只要我们时刻想到还有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们,总会找到帮助他们的办法 。尤其是有些地方遇到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想到受灾害乡亲们的缺衣缺食缺水缺药,更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 。
助人即是助己,受害灾区得到援助,恢复生产,减少了国家的负担,不也在一定意义上,增加了全民的财富吗?因此,推己及人,也是一种颇识大体的生活美德 。
景公之时文言文及翻译 景公之时文言文和翻译

文章插图
《景公之时》作者介绍刘向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人 。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楚元王刘交(汉高祖刘邦异母弟)之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中国目录学鼻祖 。
以门荫入仕,起家辇郎 。汉宣帝时,授谏大夫、给事中 。汉元帝即位,授宗正卿 。反对宦官弘恭、石显,坐罪下狱,免为庶人 。汉成帝即位后,出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世称刘中垒 。建平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