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么说孩子才肯听?

对于家庭教育来说 , 我相信很多做为父母的并没有找到好的方法 , 如何教育孩子 , 让孩子更加“听话”呢?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孩子 , 你叫他这样做 , 他却偏要和你对着干 , 对于这种情况作为父母的要怎么说 , 孩子才肯听呢?以下是儿童专家介绍的六种教育孩子的方法 , 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关心话语:简练说
场景与假设
1.您送孩子去上学 , 出门前 , 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 , 路上要小心 , 过马路时要等绿灯 , 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 , 遇到什么困难 , 记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 , 您真烦人 , 每天都讲这一套!”
2.您去学校接女儿回家 , 一路上 , 边给她擦汗边关切地问:“苗苗 , 在学校听话吗?有没有人欺负你?还记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结果 , 女儿给您的回答却是:“妈妈 , 我的耳朵都要起茧了!”
事实与结果
在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中 , 您越来越无法理解孩子: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讨厌我?其实 ,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抚 , 但“小大人”意识又使他常表现出不愿接受的样子 , 尤其不喜欢家长“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和喋喋不休的说教 。
应该这样做
有位聪明的妈妈曾在儿子上学前故意问:“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儿子快乐而骄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见 , 对于关心的话 , 家长干脆、简练的嘱咐会更加有效 。
知心话语:含情说
场景与假设
1.您发现儿子这两天心情不好 , 整天闷闷不乐 , 于是您让先生去和他说说知心话 , 沟通一下 , 可是 , 才6岁的儿子居然发脾气了 , 说爸爸侵犯他的隐私权 。您和先生面面相觑 , 措手无策 。
事实与结果
家长放下身段 , 想和孩子说说知心话 , 结果 , 却发现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 , 并不奇怪 , 随着小家伙的渐渐成长 , 您会发现 , 他内心的秘密越来越多了 , 有时 , 甚至用谎言来搪塞您的关心 。
应该这样做
家长若想与孩子交心 , 首先要注意营造融洽的氛围 。劝导孩子 , 也应注意方式、方法 , 比如:“小强 , 爸爸给你讲故事 , 讲爸爸像你这么大时的淘气事儿……”就这样 , 两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 知心话才能为孩子所接受、理解 。
开心话语:带理说
场景与假设
【父母怎么说孩子才肯听?】1.您今天升职了 , 心情愉快 , 想把这份快乐让4岁的女儿一起分享:“然然 , 爸爸厉害吧 , 如果你以后也像爸爸这么厉害 , 我和妈妈就满意了!”没想到 , 小家伙不以为然:“我以后肯定比您厉害 。”您笑到一半 , 却发现女儿的嘴巴噘得高高的 , 很不开心 。
2.女儿今天帮您洗碗了 , 您很开心 , 于是递给她一个苹果:“来 , 这是妈妈奖励给你的!”可您发现 , 女儿的眼神里似乎有些期待 , 可您不知道她需要的不是苹果 , 而是一句奖励或者鼓励的话 。
事实与结果
家长觉得越来越弄不懂孩子 , 往往自己很快乐的时候 , 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得罪”了孩子 , 让小家伙变得不开心 , 再或者 , 您明明是想让小家伙开心点 , 却弄巧成拙 , 反倒让他哭起了鼻子 。开心话能消除孩子心里的不痛快 , 而一家人分享开心更能增添家庭的凝聚力 , 不过 , 如何让开心话有趣而又意味深长却并非易事 。
应该这样做
有位父亲看书时太困 , 睡着了 , 连眼镜都没来得及摘 。醒来后 , 女儿问他 , 为什么睡觉时还戴眼镜 , 这位父亲灵机一动 , 诙谐地说:“爸爸做梦也在看书 , 不戴眼镜看不清字呀!”而有位妈妈在儿子考试考砸后 , 一边讲笑话开导他 , 一边告诉他“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寓理于趣的回答 , 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有益的教育 。
忧心话语:变通说
场景与假设
1.孩子的成绩直线下滑 , 老师已经找您谈过很多次话了 , 作为孩子的母亲 , 您感到特别忧心 , 于是您对孩子说:“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 我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 。”可儿子的成绩却下滑得更厉害了 。
2.3岁的儿子变成了“小霸王” , 不让任何人动他的玩具、零食、动画书 , 您知道这样不好 , 可是孩子这么小 , 说大道理他不懂 , 于是只好吓唬他:“宝宝 , 将你的东西分一点给大家吧 , 否则妈妈就不高兴了!”小家伙才不管您高兴不高兴 , 依然“霸道” 。
事实与结果
孩子让家长忧心、烦心的事情不少 , 如何将忧心话语变通说可是一门学问 。因为 , 说得好能使孩子改变坏习惯 , 得到好心境;说得不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 甚至变成孩子的“心病” 。
应该这样做
如果孩子成绩下滑了 , 您应该先分析一下原因 , 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和孩子交谈 , 让他明白您的忧心与关心 , 而不是责骂和训斥 。如果是“小霸王” , 您可以让他试着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玩具、零食 , 他一旦感触到友谊和分享换来更多的东西和快乐 , 自然会改掉这个陋习 。对于一些不适合直接同孩子当面说的话题 , 可采取留纸条、写信、向孩子推荐一篇文章、一本好书等方式进行沟通 。总之 , 家长间接式的变通做法 , 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 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谈话方式应随孩子成长变化
伴随孩子的成长 , 家长与孩子之间谈话的内容及交流方式 , 都在发生着变化 , 从中也可以看到两代人之间心理距离的变化 。譬如:孩子在襁褓之中 , 家长不时动情地“自说自话” , 心中充满无限怜爱 , 此时 , 家长的心态是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 。
到了孩子已能满处乱跑时 , 大多数家长又要重新回到自己的职场 , 由于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 , 家长便期望孩子能少给自己添些麻烦 。在这一阶段 ,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的态度、语气 , 会因自己情绪的不同而变化:心情好时与孩子讲话较温和;情绪差时 , 会因一些小事责备、训斥孩子;此阶段家长与孩子交流时 , 对孩子的接纳程度已不再是百分之百 。
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学校 , 家长更多的是关心他学习成绩的好坏 , 对他接纳的程度也常以成绩为标准 。家长最爱问孩子:“有没有听老师的话?”“考试多少分?”“老师喜不喜欢你?”孩子的学习成绩常是家长态度的晴雨表 。家长与孩子的对话 , 已然是两个成年人的对话方式 。
从回顾家长与孩子谈话方式的变化过程 , 不知您是否悟出了什么?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个案中 ,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 , 家长在对他说话时 , 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 , 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 。常常忽视了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 知识容量、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背景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 并且是处在一个日益发展的动态过程中 。如果家长对孩子说话的内容、方式 , 不能与孩子的变化相吻合 , 结果只能是家长的话孩子越来越不听 , 或者“听不懂” 。
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性的 , 并非所有正确的、应该实施的教育内容都会为他所接受 。孩子只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 。因此 , 家长有必要研究怎样同孩子说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