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55年) , 杨济时到福建建宁府 。 适逢滕柯山母患病 , 手不能举 , 背部常恶寒 , 身体困倦 , 即使盛暑也得穿棉袄 。 诸医见之 , 均作虚证治疗 , 屡治不效 。 杨诊其脉沉滑 , 认为是痰留经络 , 就针刺肺俞、曲池、手三里穴 , 当时就身轻手举 , 亦不恶寒 , 不再穿棉袄 。 后来又投以除湿化痰之剂 , 此后身体康健 , 诸疾不发 。
隆庆三年己巳(1569)年 , 蔡都尉的长子蔡碧川患痰火 , 服药不愈 , 其僚友钱诚斋 , 推称扬济时治疗 , 杨为他针刺肺俞等穴而痊愈 。 后来其女患风痛甚危 , 子蔡秀山、婿张少泉又邀杨济时治疗 , 杨为其针内关而复苏 。 张家赠以厚礼 , 杨不接受 。 就以女儿许配杨子承祯 。
【杨济时的故事——精于针灸,妙手回春】
推荐阅读
- 女性膀胱炎引起的原因有哪些?常见因素有这几个
- 杨济时针灸八法
- 重要观点条文摘录|杨济时
- 杨济时的人物评价及后世影响
- 胃气虚的症状胃气虚有什么表现?
- 柘木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 淳于意的故事——心怀苍生,悬壶济世
- 淳于意的学术内容
- 淳于意的人物评价及后世影响
- 藏象学说的形成与近代简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