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的中医,庇佑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历史长河中的名家圣手,留下了毕生心血实践的理论及光辉的著作,不仅是中华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 谷仁堂中医将陆续为您介绍中华历史上著名的十大中医之祖,他们不仅拥有高超的医术,更有崇高的情操;不仅有精彩的传奇故事,更有让人敬佩的医者精诚之心 。
吴谦,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 。 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 。 《医宗金鉴》总修官 。 《医宗金鉴》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又最简要的一种,流传极为广泛 。
· 医术高超备受赏识
【医典之祖——吴谦】吴谦是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名医,精通医学各科,临床上尤其以伤科见长 。 他医德高尚,谦虚好学,并善于总结医治经验 。 为了向其他医者学习医术,他曾不辞劳苦,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路前去登门求教 。
一般来说,医疗技术是不外传的,但是吴谦的谦逊和好学感动了这位山间医生,于是他教给吴谦整骨手法和药方 。 从那以后,吴谦受到启发,又先后拜见了十多位民间医生,学到了不少独门秘技,成为疗伤整骨的一代圣手 。
清代康熙年间,吴谦与张璐、喻嘉言三人并称为全国三大名医 。 后来他被选入京城,担任太医院院判,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和器重 。 乾隆帝曾经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吴谦品学兼优,非同凡医,尔等皆当亲敬之” 。
· 主编医书贡献巨大
清朝前期,国力鼎盛,宫廷医学也达到顶峰阶段 。 乾隆皇帝标榜文治,于乾隆四年(1739年)下谕太医院编纂医书:“尔等衙门该修医书,以正医学” 。
当时的大学士鄂尔泰和亲王弘昼督办此事,任命御医吴谦、刘裕铎担任总修官,选派有真知灼见、精通医学、兼通文理的学者共70余人参加了编写工作 。 历时三年,乾隆七年(1742年),医书编写完成,乾隆皇帝亲自赐名为《医宗金鉴》 。
作为总修官,吴谦为《医宗金鉴》的成书做出了重要贡献 。 吴谦认为,医经典籍以及历代各家医书,存在着“词奥难明、传写错误,或博而不精、或杂而不一”等问题,应予以“改正注释,分别诸家是非” 。
《医宗金鉴》中,《订正伤寒论注》十七卷和《订正金匮要略注》八卷为吴谦亲自编注,列为《医宗金鉴》全书之首 。 吴谦在深入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基础上,参阅了乾隆以前上自三皇下至当朝20余位著名医家的论述和心法要诀,自为删定,修正错误,详审注释,以歌诀的体裁概括疾病诸证的辨证论治理论,切于实际,又易学易用,是研究《伤寒》和《金匮》的经典著作之一 。
· 成果显著影响深远
吴谦主编的《医宗金鉴》一书,从医学文献校订整理的角度,体现了宫廷医学的学术水准和成就,深受当世与后代中医界的重视 。 全书共分九十卷,内容极为丰富,采集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的历代名著之精义,包括内、外、妇、儿、针灸、伤科、眼科等临床各科,还有诊断和方剂学等基础理论,集我国古代医籍文献之大成 。
此书叙述系统扼要,议论精确,有叙说、有图谱、有验方、有议论,便于学者记诵,力求学以致用 。 自1749年起,清太医院将《医宗金鉴》定为医学生教科书 。 “使为师者必由是而教,为弟子者必由是而学” 。 此后,《医宗金鉴》还广泛流传于民间,深受读者的欢迎 。 清代著名医家徐灵胎评价:“此书条理清楚,议论平和,熟读是书,足以名世 。 ”
推荐阅读
- 吴谦——乾隆皇帝眼中的“优秀主编”
- 吴谦的故事——清朝名医,编撰医书
- 肌营养不良小腿肥大怎么办—强肌健步方!
- 杨济时的故事——精于针灸,妙手回春
- 淳于意的故事——心怀苍生,悬壶济世
- 会算命又会看病的神医——“医和”
- 甄立言的故事——妙招治怪病
- 甄立言与甄权——精通医学,悬壶济世
- 昝殷的故事——产科圣手,医理精湛,撰写《产宝》
- 杨上善——太子文学,撰写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