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常情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人至察则无徒”?

这句话的上半句是“水至清则无鱼”人之常情什么意思,从整个这句话来看,就是用一个类比的手法来讲述一个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

人之常情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人至察则无徒”?

文章插图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句话的内涵 。
人之常情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人至察则无徒”?

文章插图
这句话源自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的记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人之常情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人至察则无徒”?

文章插图
“察”在这里有洞察、知晓的意思;至,极致;“徒”,可以简单理解为徒弟,在这里的意思比较宽泛,也包含同一个阵营或者支持你的人的意思 。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水太清澈的话就不会有鱼;人看得太清、太计较就很难有支持者或者合作伙伴 。郑板桥有“难得糊涂”的名言,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 。
人之常情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人至察则无徒”?

文章插图
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深谙此道,他强调用出世的态度,来做入世的事业 。一次,孔子带弟子云游讲学,路遇一个酒馆,便要求弟子去酒馆讨要点吃的 。酒馆老板听说是孔子的学生,便在纸上写了一个字来考他,允诺他通过考验便可以随意吃喝 。弟子看到考题沾沾自喜,毫不犹豫地说,这个字太简单了是“真”字 。老板摇了摇头,弟子不解地去请教孔子,孔子看后说,这个字念“直八”, 老板大喜,不绝称赞 。
弟子不服,这个字明明是“真”字,为什么要念成“直八”?孔子教育弟子说:为人处世,无须事事较‘真’,你非要较“真”,焉不碰壁?
孔子的这个观点在其思想体系中多有体现,比如君子之道的“君子和而不同”,以及最重要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中庸之道” 。无不体现了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
当然,我们需要明白,“人至察则无徒”并不是是提倡毫无底线的和稀泥行为 。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我们既要秉持宽容之心,又要坚守底线思维;高明而不精明,既遵循原则,又灵活运用完成任务;严格律己,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
秉持宽容之心的人察“人至察则无徒”的本意就是规劝人们要有一颗宽容之心,无论是对于一个团队的领导者还是组成团队的个体同样重要 。
对于团队的领导者者来说,秉持宽容的态度待人,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使团队的整体氛围轻松和睦 。如果一味追求明察秋毫的至察,其结果就是给团队成员带来巨大压力和不适,终日的谨小慎微就会产生逃避心理与抗拒感 。
对个人来说,如果眼睛只盯着别人的不足,斤斤计较于鸡毛蒜皮的事,无疑是一种没有朋友的行为 。
恪守底线原则的至察在保持宽容的心态同时,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必须要有坚定的原则和底线———水至清 。
作为团队的领导者,水至清的原则和底线就是整个团队可靠的凝聚力,也是领导者个人领导力的体现 。它能够为团队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为之奋斗的坚实的基础 。
对个人来说,坚定的原则和底线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哪怕别人不一定认同 。
不断完善自我的自察在工作与生活中,除了对待他人的态度以外,还有对于自己的要求——“自察” 。所谓“自察”,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要全面地了解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自己的力量 。严于律己,积极改正自己的短处,从而达到对修身立德的促进 。所谓“修身齐家”、“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道理 。
博学多闻的智者,总是温良谦逊;硕果累累的树枝,永远俯首躬身 。天地之道,月满必亏,泽满则溢 。
刘邦曾这样评价自己: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
刘邦的这段话,深刻的论述了“自察”的重要性 。正因为他对自己有着客观全面的认识,才能让他看到团队其他人的长处并合理利用 。
【人之常情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人至察则无徒”?】综上所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不仅仅是简单的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还通过一个“至”字表达了其中的辩证关系,为我们指明方向 。也就是什么情况下会导致“无鱼”、“无徒”,如何做才能“有鱼”、“有徒” 。虽然这句话已经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但如今它依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