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的人要注意哪些方面

脾虚,中医术语 。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 。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 。中医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虽较繁杂 , 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 。
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 。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 。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
【脾虚的人要注意哪些方面】脾在五行中属土 , 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 。脾主运化 , 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 。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 。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 。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 。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
分类
1.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 ,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
2.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 , 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
3.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
4.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 。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
分类病因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 。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
西医认为,脾虚的原因例如中老年 , 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僖仓鸾ノ? ,消化液分泌减少 , 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 。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诊断
脾虚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 。主要指脾气、脾阳或脾阴不足所呈现之各种症候 。《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 , 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 , 肠鸣 。”一说“脾气……若虚则生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吞酸 , 食辄呕吐,霍乱泄利,四肢沉重 , 多思气结,恶闻人声”(见《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
邹澍《本草经疏》归纳“脾虚十二证,饮食劳倦 , 伤脾发热,饮食不消化,属脾气虚;伤食必恶食 , 停食 , 为恣饮汤水或冷茶、冷酒所致 。水肿属脾气虚,兼脾阴虚;噎膈属气血两虚,由于血液衰少 , 而非痰气壅逆所成 。脾虚属气虚,健忘属气血两虚,倦怠、嗜卧属脾气不足 。脾虚腹痛 , 按之则止,属血虚;痞气,属脾气虚及气郁所致 。”
从临床现实分析,脾虚中又以脾气虚、脾阳虚更为常见,每有腹胀、痞满、消瘦、肢乏、泄泻(或大便先硬后溏,亦有表现为脾虚便秘者)、食减、水肿等症 。
脾虚呕吐
【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 , 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 , 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 , 苔薄白,脉濡弱 。
【病机病理】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 。
【治法】健脾和胃止呕 。
脾虚泄泻
【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 , 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
【病机病理】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 , 湿注肠道所致 。
【治法】健脾渗湿止泻
脾虚水肿
【症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 , 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 。
【病机病理】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 。
【治法】温脾利水消肿 。
脾虚出血
【症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 , 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 , 脉细无力 。
【病机病理】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 。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
脾虚带下
【症见】带下绵绵 , 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 , 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 。
【病机病理】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 。
【治法】健脾益气 , 升阳除湿 。
【方剂】完带汤,或用白扁豆20克,向日葵瓤25克,水煎服 。
脾虚经闭
【症见】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 , 痞满,大便不实等症 。
【病机病理】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 。
【治法】补脾胃、养气血 。
脾虚多涎
【症见】神疲,面色萎黄 , 涎多清稀 。
【病机病理】《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 。”
【治法】补益脾气
脾虚生风
【症见】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 , 口鼻气微主证 。
【病机病理】脾虚引动内风,多由吐泻或药、食损脾所致 。《张氏医通·诸风门》:“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 。”
【治法】补脾祛风 。
脾虚如球
【症见】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虚起如球 , 无赤痛,喜按 。
【病机病理】因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 , 虚火壅于气分所致 。眼部五轮理论:脾属土曰肉轮,为上下胞睑,脾在此指胞睑 。
【治法】以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邪之药 。
脾虚生热
【症见】面色萎黄,神疲倦?。恐舷卵郯渍?nbsp;, 舌淡苔黄腻,脉细数无力,烦渴不能多饮,皮屑增多,言语无力 , 小便短赤 , 耳鸣遗精 。
【病机病理】因脾虚所至内湿停滞,久而生热,无养气血,水湿不化 , 阴虚阳盛 。
【治法】以健脾益气、养气血为主 , 辅以清虚热 , 滋肾阴 。
脾虚证的宜忌食物
宜食食物: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 , 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桂鱼、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
忌食食物: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菜、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 。
味厚滋腻 , 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 。
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 。
食疗
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 , 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 ,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兹将与脾胃病有关者,择要叙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