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式超市 深度剖析:仓储式超市不是中国零售的未来( 五 )


好市多在美国有一家店,每周都会发宣传页。有一天,总部接到一位女士的投诉,抱怨店长给女儿寄了一些关于女性关注怀孕和孩子的小册子。母亲很生气,所以她抱怨商店经理的骚扰。过了一会儿,妈妈又打来电话,说他们搞错了,女儿真的怀孕了!各位,你们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711是一家在中国拥有大量便利店的企业。只说一点,你可以找出在711上订购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中国在订货时所指的因素更多的是基于历史数据、同期、日销量、环比销量、促销等。有711多个。在其订购系统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几十个,包括天气、温度、雨雪等。
你理解这两个小故事吗?我不想深入解释。我只想说,我想回到商业零售的本质。我对商业零售本质的看法,其实就是“三人原则”。围绕三人原则,以最小的粒度分析人群、人性、人流。你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你会知道如何选择产品。你会做成千上万的人。711之所以能做几千人,是因为它的粒度可以小到每个社区。对我们来说,说1000就是我们每天放“人”。然而,根本没有关于“人”的研究,所有的研究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课题展开的。所以没必要太关注市场和商品。只要你了解人和人性,你就能通过制定有效的商品策略和合适的场景环境来吸引足够多的人。
上面说了,商业的本质是“人”,就工具而言是数据!其实这两个小故事都是关于数据的,好像是便利店和仓储式超市。说白了,它们是数据采集、统计、分析、服务的强大功能,但我们学会了吗?当然,恐怕我在中国学习了很长时间还没有学到精髓,但我只是在猫画虎!还是所谓的噱头!
另一个是215规则。所谓215法则就是两个15原则,一个是15分钟,一个是15元,这是最方便也是最不必要的消费,进一步扩大就是150分钟。150元是超市模式的升级版。
我最后想说的是,无论是仓储式超市还是多种零售业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最终还是要看数据工具的掌握程度和“人”的研究程度。这两点做好了,就不利了!
作者|错河大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