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艾滋病患者的独白:21岁那年,我的人生沦陷了……( 二 )


好几次 , 他都站在楼顶 , 想要一跃而下 , 一了百了 。“差一点就撑不住了 , 幸好有一双手抓住了我 。”俞阳说的这双“手”就是俞阳感染后的第一发现人 , 青岛青同防艾志愿服务中心的晓颖哥 。
一名艾滋病患者的独白:21岁那年,我的人生沦陷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3温暖的手
“我为这些孩子们感到惋惜 。”
回忆起俞阳当时的状态 , 晓颖哥说了三个字:很糟糕 。“当时怎么开导也没用 , 他就陷在自己的情绪里走不出来 。”在青岛青同防艾志愿服务中心工作了8年的晓颖见过太多俞阳这样的例子 。
从2013年10月 , 青岛青同防艾志愿服务中心工作成立以来 , 晓颖就全职为各个群体提供艾防志愿服务 , 8年的时间里 , 免费提供了近10万人次的艾滋检测 。在那个不足10平米的检测室里 , 崩溃大哭、怀疑质询、逃避现实……太多的故事印刻在晓颖的脑海里 。
在俞阳最痛苦的日子里 , 晓颖成为他唯一的“树洞” , 排解他内心的抑郁 , 给予他面对生活的力量 。“就算不为自己 , 为了你的父母 , 也要好好活下去 。”晓颖的这句话最终把俞阳拉了回来 。3个月后 , 俞阳在不断的心理疏导下渐渐走了出来 。
“我们这里的感染者大多都是青壮年 , 看着他们 , 我真的特别惋惜 。”青春年少的他们 , 因一次本可避免的“失足”掉进了巨大的“深渊” 。
为了避免更多的悲剧 , 晓颖和他的同伴们才更加坚定地走在艾防志愿的道路上 , 科普宣传、治疗干预、心理疏导……他们不仅是感染者的坚强依靠 , 更是也是奔走一线的“艾防斗士” 。
一名艾滋病患者的独白:21岁那年,我的人生沦陷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4学会生活
如今距离确诊艾滋已两年有余 , 俞阳形容自己经历了一次重生 。
现在的他积极接受着抗病毒治疗 , 找到了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 , 每月寄一半工资给爸妈 。只不过他始终没有勇气向父母坦白 , 只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姐姐:“我怕自己哪天出什么事儿 , 家里没人知道 。”
“我在学着好好生活 。”俞阳说 , 他学会了保护自己 , 学会了保护他人 , 习惯了将抗病毒药片塞进钙片的空瓶子里 , 习惯了人多时偷偷钻进厕所里吞药 , 也习惯了常年不回家 。
也许是经历过那段至暗时刻 , 他有了一份超越同龄人的“豁达” , 对于未来 , 他没有太多奢望 , 他虽渴望一份爱情 , 但也深知不可求 , 只希望能踏踏实实过日子 , 好好孝敬爸妈 。
工作之余 , 俞阳也成为了一名青同志愿者 , 参与社群活动 , 在现实生活中结识到了更多朋友:“我发现 , 生活好像在变好 。”
一名艾滋病患者的独白:21岁那年,我的人生沦陷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专家说法
经男男性接触感染者比例较高
如果没有高中那段际遇 , 俞阳是否也许不会成为男同?如果没有踏出那一步 , 他的生活是不是会不一样?
对此 , 采访人员采访了著名专家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张北川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就现有的科学研究证实 , 性向是具有生物学基础的 , 而这种生物学基础与基因有关 , 不论性向是男是女 , 都是先天决定的 。
“特殊际遇、人为干预等是不能改变性向的 。”张北川说 , 同性恋群体中不少人曾有过异性恋经历 , 但后来还是发现与同性相处更愉快 , 特别在青春发育期 , 很多青少年会渐渐发现自己的性向 , 这都是很正常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