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课文原文( 五 )


根据以上理由, 我认为, 看社戏的时间应该是在初夏, 而不是在春天 。
社戏演出的内容
关于社戏演出的内容, 小说中是这样记述的:首先是“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 捏着长枪, 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 几个赤膊的人翻了一阵筋斗, 都进去了, “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 咿咿呀呀的唱”, 然后是“一个红衫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 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 最后是老旦出台慢慢地唱 。 这究竟是一出什么戏呢?据徐淦《鲁迅和绍兴戏》一文考证, 这是绍兴戏《游园吊打》 。 该戏叙述的是唐朝宰相卢杞陷害忠良, 纵子作恶, 终于被惩的故事 。 卢杞的儿子(剧中称为恶少)带了帮闲家丁到忠良朱文光家抢亲, 被朱文光抓住打了一顿, 直到写了服辩(悔过书)方才罢休 。 服辩词云:恶少——抢姣姣;家丁——惹祸苗;恶少——下遭再来抢姣姣;家丁——变猪变狗变阿猫 。 小说中被绑在台柱上的红衫小丑就是卢杞的儿子, 那个花白胡子的就是忠良朱文光 。
另据周作人回忆, 小说中所写的社戏的内容, “是绍兴戏中精彩内容之一”, “帮闲引了公子去抢姣姣, 结果吊打了写服辩了事, ……看过的人都不能忘记, ……虽然他不曾说出是什么戏文来” 。 这段回忆, 与《游园吊打》的情节也是完全吻合的 。
关于《社戏》练习
一 通读课文, 按时间顺序, 理清从望见戏台到离开戏台的情节脉络 。
本题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看戏部分有大致的了解 。
(1)望见戏台, 泊船 。
(2)看戏, 老生却不翻筋头 。
(3)桂生为“我”买豆浆舀水 。
(4)老旦出场, 唱得大家昏昏欲睡 。
(5)离开戏台, 回望 。
二 夏夜行船、月下归航是课文写得最精彩的段落, 仔细揣摩后回答问题 。
本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揣摩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
1.作者写夏夜行船, 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等 。 试把表现这些感觉的语句分别摘出来, 说说作者是怎样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 。
所见:
所闻:
所感:
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还有几点火, ……
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宛转, 悠扬……
所感: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 ……使我的心也沉静, 然而又自失起来, 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
写起伏的连山如奔兽, 以动写静, 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 。 听到歌声, 料想发自戏台, 心里更是迫切 。 而宛转、悠扬的笛声, 使我沉静, 反衬出此前着急的心情 。
2.写月下归航时, 主要写了什么趣事?这时“我”的心情和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月下归航写了众小伙伴去“偷”罗汉豆的趣事 。 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 总“以为船慢”, 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 心情无比欢畅、轻快 。
三 揣摩加点的词语, 回答问题 。
本题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作者精练的语言 。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 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 (“轻松”和“舒展”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 。
2.真的, 一直到现在, 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 (“那夜似的好豆”真有那么好吃, “那夜似的好戏”真有那么好看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