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养生 冬至时节养生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 冬季是保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季节,那么冬至如何养身呢?
一、冬至养生重点要养心(壮不竞时,精神灭想)
养生重点是要养心 。 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 。 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
二、起居护养要适度(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 。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 。 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 。 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 。 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 。 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 。 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 。 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 。 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 。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
三、顺时奉养(顺四时而适寒暑)
告诫老年人要“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王之气,恭怡奉亲,慎无懈怠”也就是说,天地、四时、万物对人的生命活动都会有影响,要想在自然界中求得自身平衡,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懂得“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 。 只有这样才能老当益壮,益寿延年 。
四、针灸通穴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 。
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 。 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 。 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 。 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 。 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
一个节气过后的十五天内,在养生饮食方面都应当遵循这个节气的特点进行 。 在惊蛰之后如何进行养生,除了要观察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外,还要关注自身的体质特点 。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四种常见体质的中医养生方法 。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 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 。 惊蛰时节,我国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 。 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 ”“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 。 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主好年景 。 有些地区忌讳惊蛰日前听到雷声,并总结出“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的气象规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