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传统太极拳之规矩谈[一]
想历代前辈贤达已将此道言简意赅的提精升华 , 作成谱文以伺后来之人有所印证 。 我辈不过是桥下拾履 , 以续宗风罢了!于实质来说 , 拳术之道非基于心身而不能 , 非阐以整体而不全 。 不至“神而明之”之阶段 。 则未有无心之动而生其势 , 成其效也 。 所以 , 人们平日身体之动静实是内心之支配及反馈 。 拳术亦然 。 且越是高级之拳术 , 心身之规矩越是严谨细腻 。 而太极拳以“太极”名之 , 则必须遵循围绕“太极”之理 , 归于“太极”发而未发之机 。 而其机理诚如《中庸》所谓:“发而未发谓之中 。 ”此中乃真中 。 为后续动静之机关 , 分出阴阳之生母 。 而拳式在起势之后的演化当中则有动静开合 , 吞吐刚柔等等不一之形式存在 。 此时 , 又须做到《中庸》所说:“发而中节谓之和 。 ”能晓之 , 行之 , “中和”之义理方能于太极拳术的习练当中得以总的去体现 。 能不违背“中和”而练之方符合拳名“太极”之特征 。 “中和”者 , 即规矩也 。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 , 不能使人巧 。 ”“不以规矩 , 不能成方圆 。 ”所以 , 习练拳术欲达方圆之巧妙 , 须先于功夫上守规矩不可 。
太极拳之规矩由整体而言 , 可粗分内外诸要 。 内之规矩在于神、意 , 气 , 外之规矩在于手、身、步 。
于内:神须清静灵明 , 不可萎靡昏昧 。 其发于中枢神经系统 , 显现于人之两目 。 因所练为遵循“太极”之拳 , 故处处皆不能有违“中和”之意 。 是以 , 脑中之精神不可兴奋 , 也不可压抑 。 欲要不兴奋也不压抑 , 则须心无挂碍 , 恬静淡然 。 此为放下 。 能放下前之所不能放下 , 方能生后面种种之效果矣!此乃“不舍不得”之道理 。 亦为“精神内敛”之初步法门 , 将平日散发出去的精神收敛回来再提之 , 方能真正做到“精神提起” 。 如此 , 自然能做到“喉头不抛” , “顶头悬”也 。 否则 , 徒具其形 , 且有强收硬顶之流弊 。 精神虽提起 , 但眼不可定睛圆睁 。 须做到含神识之光而不外泄 。 在身形转动走化之时 , 眼神也是依然要与两手的虚实相为更替交映 。 其有若在舞台上唱戏之时手眼搭配之流连忘返一般 。 能如此 , 行拳也就多了一份灵性 , 巧妙至极!
拳谱上说:“用意不用力 。 ”为什么要用意不用力?怎么用意不用力?浅见认为 , 没有只用意不用力而能运动的 。 凡事 , 无论是否下意识 , 还是潜意识的行为 , 总是会先有一个内部的意识命令 , 才会有外部的行动体现 。 基于这种很科学的人体运动常理 , 我们再去看待太极拳在练功模式上“静”和“慢”就能体会到 , 当用力气去习练的时候 , 我们就会在变化上趋于劣势 。 反之 , 当我们松柔运动的时候 , 身体的变化就能更好的受着意识的调控 。 而变化的精髓在古代归结成一个字:“易” 。 即变易 。 这是源于我们老祖宗对宇宙自然万物时刻都在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的一种归纳 。 太极拳就是抓住了这个变 , 而非追求有多大的力 , 用多大的力 。 所以 , 拳谱中说:“轻灵活泼求懂劲 。 ”用力气去练就是向外强化 , 发展 。 那种习练出来的灵快顶天是身体上的蹦蹿跳跃 。 而用意结合不用拙力于静、慢之中的习练是向内开发 , 拓展 。 这种习练出来的灵快是心有所想 , 身有所感 , 化打能控制在最小方寸之间的能力 。 是尽可能的用最小的消耗产生最大的效果 。 做到自己的身形步法的每一动都是最合理 , 最精密的程度 。 这种难度是很大的 , 但也是最为精妙的 。 这其中所体现的仍然是“太极”的“发而为发”及“发而中节”的态势 。 所以 , 太极拳看似是练身形 , 实则是练的内心矣!
推荐阅读
- 太极拳经典杂谈
- 健康知识|如何治疗近视散光,近视手术之后散光怎么治疗
- 健康知识|月经期间吃冰淇淋会怎样,来大姨妈之前吃冰淇淋
- 之前传的没有弄好啦^ ^!重新传一下~这是第一次做生日蛋糕,蛋糕胚来自君之的方子,乳酪方巧克力蛋糕。由于蛋糕坯的每层都刷了
- 美食知识|被蒸汽烫伤后怎么处理,烫伤之后千万不能冰敷
- 古代养生法大揭秘之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气虚体质四季养生有方法
- 四季养生:六种健康自测法 中医四季养生之夏季养生原则
- 四季养生法之夏季养生 四季养生饮食
- 傲世龙城中圣魂之塔的特殊玩法
- 新游戏《王国之心4》公布主角将会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