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进补注意事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 冬季,人体阳气内藏、阴精固守,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 。
进补应辨证而为
冬季,是体虚之人进补的好季节,但“虚”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进补时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 。
进补需分男女老少
人的一生需经历不同的发育和生理变化阶段 。 各个阶段人体内脏腑的气血阴阳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各年龄阶段人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工作的情况也各不相同, 因此,应该根据这些变化来补益身体 。
小儿内脏娇嫩、易虚易实,饮食又往往不知节制,以致损伤脾胃,其在冬令的补益,当以健脾胃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枣、薏仁等 。 而青年学生日夜读书,往往休息睡眠不足,心脾或心肾虚,其在冬令的补益可选用莲子、首乌等 。 不少中年人身负重任,不注意休息,而导致气血耗伤,故冬令补益以养气血为主,可食龙眼肉、黄芪、当归等 。 老年人身体虚弱,再加上身患多种疾病,故老年人冬令必须进补 。 老年人无病时,可选用杜仲、首乌等 。 若有病,则必须辨证进补 。
冬季进补莫过激
进补是为了调节身体的各种机能,使身体更健康,但如果进补过偏,则补而成害,使机体又一次遭遇损伤 。 例如,虽为阴虚,但一味大剂养阴而不注意适度,补阴太过,反而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重,出现阴盛阳衰之气 。 所以进补要补宜适度,适可而止 。
疾病预防
研究证明: 寒冷是冬季疾病发作的重要因素 。 人体受过冷刺激后,会严重损伤人体的热平衡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等,从而导致多种疾病 。 所以,寒冷的冬季,人们必须高度重视疾病预防 。
[冻疮的防治]
入冬以后,天气寒冷,不少人往往生冻疮 。 冻疮常常发生在手、脚、耳等部位,一般只有红、肿、痛的症状,严重的可能起水泡,甚至溃烂 。
冻疮预防应从秋末冬初开始,容易发生的部位要提早保暖,可在皮肤上涂些油脂,以减少皮肤的散热;要增加手脚的活动量,加速血液循环,鞋子穿得不宜过紧 。 平时可用冷水洗脸、洗手、洗脚,以增强这些部位的的抗寒能力 。
若已发生冻疮,您不妨多按摩手脚以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毛细血管内的循环,使血不淤滞,从而加速痊愈 。 如手部按摩:两手合掌、反复搓摩,使其发热,然后左手紧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接着右手紧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这样反复相互共摩擦15~20次(一左一右为1 次) 。
此外,您还可以用食物外敷法:生姜15 克,辣椒15克,白萝卜30 克,水煎,洗患处;或加蓖麻子仁数粒,一同捣烂外敷更好 。
若是冻疮溃烂,可用鸡蛋黄油外涂,每日2~3 次 。
雪盲症的防治
所谓雪盲,是指“雪光性眼炎”或“雪照性眼炎” 。 其形成的原因是:当阳光照射到白雪上,由其反射的光波照射到人的肉眼后,眼睛受损诱发奇痒、刺疼、充血、水肿,以致短暂视物模糊不清,这一系列症状称为“雪盲症” 。
预防雪盲症的办法是:在雪地行走要佩戴太阳镜或有色防护眼镜,以减少雪光及阳光中紫外线对眼睛的强烈刺激 。 此外,雪后外出前后可服用维生素A胶丸或鱼肝油、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族药片 。
心血管疾病
每年11月份左右和元旦前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两个高发期 。 原因在于突然下降的气温会造成血管收缩、血黏度增高,北方干燥的气候也容易使血黏度增高 。 同时,有研究证明,心脑血管疾病与炎症的发生有很大关系,而近段时间气候突变造成感冒(细菌感染引起)人群增多,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 如何预防呢?防寒保暖依然是首先要注意的;其次,要注意保持生活节律的稳定,有锻炼习惯的人,时间应以上午10点以后或下午为宜,原因在于早上人们的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本身就是心脑血管疾病一天中发病的高峰期 。 过早起床锻炼,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进一步加强了发病的可能 。 医学证明,心梗3小时内通过手术或药物将梗塞去除,缺血区的心肌基本不会发生坏死现象,预后是比较良好的 。 但一旦超过3~4小时就会造成心肌坏死,即使通过药物或手术也难以逆转 。 因此一旦出现胸疼、胸闷的症状时要及时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如果5~10分钟后还不能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 此外,心脑血管患者应当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于兴奋或因生闷气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诱发疾病 。 在供暖的房间内,出门前应先在门口打开门适应适应,避免直接出门时,冷空气刺激血管,造成心脑血管意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