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缺铁性贫血怎么办,缺铁性贫血用药( 二 )


③造成缺铁的病因未消除 , 铁剂的治疗未能补偿丢失的铁量;
④同时合并有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恢复;
⑤铁剂治疗中的不恰当(包括每天剂量不足 , 疗程不够 , 未注意食物或其他药物对铁吸收的影响等)
缺铁性贫血辨证论治二、缺铁性贫血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 , 脾虚是本病的关键 , 故健脾益气生血是主要治法 。 因脾为后天之本 , 气血生化之源 , 脾健则气血化源充足 。 “气为血帅 , 血为气母” , 血虚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虚 , 故补血不宜单用补血药 , 而应当配伍补气药 , 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 , 并配服含有铁质的药物制剂 , 其疗效显著 。
1)肝血亏损
即肝血虚 。 可见头晕目眩 , 视物昏花 , 肢体麻木 , 月经不调、或闭经 , 面色无华或萎黄 , 爪甲不荣 , 舌淡苔白 , 脉虚弱等 。 单纯的“肝血虚”并不多见;有关症状常见于其他的贫血证型中 。 下列中成药即以补血养血为主 。
(1)四物合剂(丸)
含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 。 功能补血、调经 。 肝血虚而兼有月经不调者尤宜 。 口服 , 合剂每次10~15毫升;蜜丸每次1丸 。
(2)阿胶胶囊(口服液、胶块)
本品专于补血滋阴 。 尤宜于血虚或兼有出血者 。 口服 , 每日2次 , 胶囊每次1袋(8克);口服液每次1支;胶块每次3~9克 。
2)脾虚血亏(或心脾两虚)
证见疲倦乏力 , 面色萎黄或无华 , 食少腹胀 , 便溏 , 头昏眼花 , 月经量少 , 舌淡 , 苔薄白 , 脉细弱;心脾两虚者 , 兼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 或烦躁等 。 该证型在贫血的证型中比较为常见 。 下列中成药即以补脾养血为主;心脾两虚者 , 兼以养心安神 。
归脾丸(浓缩丸、合剂):含党参、黄芪、白术等 。 功能补气健脾、养血安神 。 脾虚气弱而有心血虚亏者尤宜 。 口服 , 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浓缩丸每次8~10丸;合剂溶液每次10~20升 。
3)气血两虚
证见眩晕 , 面色不荣或萎黄 , 爪甲不荣 , 疲倦乏力 , 心悸气短 , 或月经不调 , 舌淡苔薄白 , 脉细无力 。 该证型在贫血的证型中最为常见 , 有效药品也较多 。 下列中成药即以补气益血为主 。
⑴八珍丸(颗粒)
含党参、白术、茯苓等 。 功能补气养血 , 兼能调经 。 为该证型常用药 。 口服 , 水蜜丸每次6克;大蜜丸每次1丸;颗粒每次1袋 。
(2)十全大补丸(浓缩丸、颗粒)
由八珍丸药物加黄芪、肉桂组成 。 功能温补气血 。 气血两虚而有四肢不温、心悸、自汗等尤宜 。 口服 , 水蜜丸每次6克 , 大蜜丸每次1丸;浓缩丸每次8~10丸;颗粒每次15克 。
4)肝肾阴虚
可见眩晕耳鸣 , 两眼干涩 , 腰腿酸软 , 五心烦热 , 咽干口渴 , 或低热 , 盗汗遗精 , 鼻衄、牙龈出血 , 或月经过多 , 舌红少苔 , 脉细数(主要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 下列中成药即以滋补肝肾(滋阴补肾)为主 , 或兼能清热 。
(1)大补元煎丸 二至丸
(因缺乏用于该型贫血的中成药 , 故建议合用此两种):
含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 。 功能滋补肝肾 。 口服 , 1次9克 。 ②二至丸:含女贞子、墨旱莲 。 功能平补肝肾 , 兼可止血 。 口服 , 每次9克 。 合用时 , 每次服用量可各减1/3~1/2 。
(2)大补阴丸 二至丸(理由如前)
含熟地黄、龟甲、知母等 。 功能滋阴降火 。 宜用于肝肾阴虚而火盛者 。 口服 , 每日2次 , 大蜜丸每次1丸;水蜜丸每次6克 。
合用时 , 用量如前 。
5)脾肾阳虚
可见畏寒肢冷 , 倦怠神疲 , 腰酸腿重 , 食少便溏 , 阳痿 , 或月经不调 , 舌淡形胖 , 苔白滑润 , 脉沉细(主要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 可用下方温补脾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