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拳即是功,此功即是拳 古传太极秘术-潘伟

余从师温州张楚臣先师, 曾曰:是术得之於道门精微(之妙微)不可言传之, 妙德不修者不与之, 名利重之难成者, 方不足(传)之, 故择者不易尔, 宜慎密勿惰 。 余秘之而习之已历四十余载, 更(恭)以道家丹法始悟其源流之泽长, 光耀九洲 。 然修之不易, 犹如深海寻珠, 循宝光而不舍, 历艰辛而不颓, 始得而获, 更加珍贵, 虽万金而不售, 斯道气常存者也 。 噫, 孰鉴道之难于此乎 。 而身不其验, 动不明其用, 辄言得道 。 津津善辩而惑人辈, 犹为可悲耳 。 诈伪横溢四海, 真言不屑而闻 。 故大道当隐俟, 时渐复此, 亦道之至理所含也 。
雍正六年冬月
愚叟王柏青留示
刘风梧序
余幼失怙, 习祖遗之医略, 於《景岳全书·卷九·杂证十三卷· 瘟疫》处:得先祖手录秘术方胜数折, 字草潦乱幸尚可辩识, 故复录之存义, 然实未睹其术焉 。 先祖刘恒山道光八年人, 初经药商, 后习医道 。 咸丰十一年, 路遇困病危者, 施救罔效 。 祖怀善念, 奔波镇里, 挽一老医者复临乃处, 老扶脉摇首而去 。 病者, 知无生, 托祖善后, 祖诺 。 其感, 探怀示祖簿册, 嘱录而殉葬 。 祖怜而草缮, 复置其怀, 其奄然溘逝 。 先祖俯乡人善葬焉 。 此於录后, 言之一二 。 因系祖手泽, 且理玄奥, 故誊而录存是序 。
民国六年仲春月
汜水刘风梧拜识
三丰《论》
按:此篇三丰《论》没有记述全, 笔者根据原件揣摩为篇章遗失故 。
势一举动中周身俱要轻灵, 尤须贯串,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其根在脚, 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 。 总须完整一气, 向前退後乃能得机得势, 有不得机得势处, 身便散乱其病必於腰腿求之, 上下前後皆然 。 凡此皆是意, 不在外面 。 有上即有上下, 有前即有后, 有左即有右 。 如意要向上, 即寓下意 。 若将物掀起, 而加以挫之之力, 斯其根自断, 乃坏之速而无疑 。 虚实宜分清楚, 一处自有一处虚实, 处处总此一虚实 。 周身节节贯串, 勿令丝毫间断耳 。
邢喜怀著《拳道》
先师曰:习拳, 习道, 理义须明 。 功不间断, 其艺乃精 。
夫拳之道者, 阴阳之化生, 动静之机变也 。 知气养而增命, 善竞扑而全身, 此为习拳之妙理 。 气何以养, 寅时吐钠, 神守天根, 意沉海底, 心静息寂, 神意互恋, 升降吞液, 腹中如轮, 旋转循规, 是以知水火之和气, 为两肾所出, 比人身性命之本, 须刻刻留意为是 。
扑何以善, 手脚四肢皆听命於心神 。 动静虚实, 随意气而定取 。 上动下合, 左转右旋, 前移后趋, 惟心神之所向, 意气之所使也 。 腰为真机, 而贯串肢节, 势无所阻, 是内意者用耳 。
邢喜怀著《太极拳说》
夫太极者, 法演先天, 道肇生化焉 。 化生於一, 是名太极 。 先天者, 太极之一气 。 后天者, 分而为阴阳, 凡万物莫不由此 。 阳主动, 而阴主静 。 动之极则阴生, 静之极则阳生 。 有生有死, 造化之流行不息 。 有升有降, 气运之消长无端 。 体象有常者可知, 变化无穷者莫测 。 大小而立天地, 小之而悉秋毫 。 太极之理无乎不在 。 阴无阳不生, 阳无阴不成 。 阴阳之气, 修身之基 。 上阳神而下阴海, 合之者, 而元气生 。 左阳肾而右阴肾, 合之者, 而无精产 。 背外阳而怀内阴, 皆合者, 而元神定 。 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本乎阳者亲上, 本乎阴者亲下 。 是则手以阳论, 脚以阴名, 相合者而身自灵 。 虚实分而阴阳判, 动静为而阴阳变 。 纵者横之, 刚者柔之, 来者去之, 开者阖之, 无非阴阳之妙理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