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气论 陈式太极拳打手行功要求

陈式走架打手行功要求 , 也叫做锻炼要领 。 各流派虽各有其体特点 , 有不同的练法 , 但其锻炼要领 , 基本上是一致的 。 其精粹所在 , 概括为“松圆”二字 。
练拳时 , 始终保持心平气和 , 始终“神舒松静” , 身体要中正自然 , 头顶(百会穴)同下部会阴穴要保持垂直 , 胸部自然 , 臀部(长强穴)微微后翻 , 全身放松 , 呼吸自然 , 面部严肃 , 不喜不怒 。 秀若处女 , 落落大方 。 要精神集中 , 用意指导动作 , 动作要轻松圆活 , 不可用拙力;动作要螺旋转换 , 分清顺、逆缠法和自转公转 , 反旋与正旋的配合 。 逐步做到各个关节和肌肉群都能一动无有不动 , 动作协调;动作要均匀连贯 , 绵绵不断;姿势和动作处处要求圆满 , 不使有凹凸缺陷之病 。
头要正直 , 虚虚上领;目光注视方向 , 不可偏低偏高;颈项松竖不僵硬 , 不软塌;口唇要自然合闭 , 下颏微内收 , 舌尖自然轻抵上颚 , 使唾液的分泌加强;养成呼吸以鼻的卫生习惯 , 这样能使练拳时喉头不干燥 。 肩要松下 , 肘要松沉 , 肘节微曲;腕部要灵活 , 不可硬 , 亦不可软 , 指要舒展 , 胸要中正自然 , 亦即胸肌要放松 , 胸腔微内含 , 不凹凸 , 术语:“含胸拔背” 。
两腿要分虚实;虚非全然无力 , 实非全然占煞 。 腰要松沉直竖中略有不塌之意 , 脊骨节节往下松沉 , 胯根要松开撑圆 。 腹部松静自然 。 要松肩沉肘;以手领肘 , 以肘领肩 , 轻轻运行 , 目光前视 , 眼光要照顾上下两旁;内劲只能贯到九分 , 神气要贯到十分 。
肩与胯要保持垂直 , 肘与膝上下相应 , 手指尖与足趾尖上下相应;前手指尖与后手指尖遥相呼应 , 前足尖与后足尖遥相呼应 , 上下、左右、前后相呼应合住 。 外形上要求自然合住 , 神气尤须先行合住 , 开则俱开 , 合则俱合 。 姿势要求圆满、中正、气顺、自然、缠绵、松静 , 精神要蕴蓄 。
凡逢前手指尖上对鼻尖 , 下对足尖的姿势 , 术语称作“三尖对照” , 任何姿势 , 必须肩与胯合;肘与膝合 , 手与足合 , 术语称作“外三合” 。
每一姿势的起承转合 , 着着贯串 , 处处合住 , 其中主次先后 , 要细心体会 , 辩别清楚 , 尤其在动作中间不可有停顿之处 。 内外、上下、左右和前后要协调一致 , 不先不后 , 要做到“节节贯串” , “一气呵成” 。
练拳时讲究动作连贯 , 一个姿势接着一个姿势 , 气定神闲 , 愈练愈松愈静 , 缓缓运行 , 呼吸自然 。 练拳步骤 , 先哲有言:“物有终始 , 知所先后 , 则近道矣 。 ”如无深浅之别 , 先后之序 , 即是失却根本 , 无论教者本领如何高强 , 学者定不能艺超于众 。 故练陈式拳术之步骤有三层:第一步 , 学时宜慢 , 慢不宜痴呆;第二步 , 习而后快 , 快不可错乱;第三步 , 快后复缓 , 是为柔 , 柔久刚自在其中 , 是为刚柔相济 。 教者必由是而教 , 学者亦必由是而学 , 则庶乎无差忒矣 。 练陈式拳术者 , 固愈慢愈柔者为佳 , 不宜用力带气 , 又必须知至何时可以换劲 , 及慢至何时可以速柔 , 至何时可以刚 。 此于教授之责攸关 , 宜从事解释其发端而至于究竟 , 断则实施于法 , 俾易知用途之次序 , 为入门之阶梯 。 如能预定进度 , 因人施发 , 使学者精神焕发 , 自必易得门每径 , 进步迅速 。 上述陈式太极拳练习步骤(三部功夫)的练法 , 为练氏拳家陈子明先生所写 。 练陈式太极拳的“心法” , 可以抽象概括为“松圆正静舒匀轻稳”八个字 。
松是内外放松协调;正是中正不偏 , 无过不及;静是摒除杂念 , 精神集中;舒是大不散慢 , 小不萎缩;匀是快慢均匀 , 缓急从心(初练时不论动作快慢 , 不失其“等速性” , 谓之匀);轻是举动轻灵 , 不僵不滞;稳是虚实变化 , 处处沉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