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意不同处 触之则旋转自如

修练的的核心究竟是什么?陈氏太极拳说是缠丝劲;赵堡太极拳说是背丝扣劲;杨氏、吴氏太极拳说是松软;杨、吴氏太极拳的某个流派将松软说发展到大松大软;有的人更进一步将大松大软说发展到了极端 , 大松要松到腰空了 , 不存在了 , 大松要松到全身处处毫不挂力 , 我认为这种极端的理论是完全违背王宗岳等人经典太极拳理论 , 因此是错误的;武氏和孙氏太极拳则说是一动无有不动 。 这许多不同的说法 , 不但使初学者无所适从 , 即便是修习太极拳已有多年的人 , 面对这许多说法也会感到困惑 。

中国的绝大部分都是以搏击为主要目的 , 或以力胜人 , 或以快胜人 , 或以招式胜人 。 太极拳是一种很特殊的武术 , 它的主要目的是是 , 《十三式行功歌诀》明确指出“推祥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 搏击或技击则是第二位的目的 , 是不得已而用之的自卫术 ,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明确指出“察四两拨千斤之句 , 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 所以太极拳的技击是反对以力胜人、以快胜人、以招式胜人 , 它追求的不是搏击是自卫 , 是以小力胜大力 , 是以弱胜强 。 因为太极拳的目的和技击都完全异于其它中国武术 , 所以太极拳是最特殊的中国武术 , 如果练太极拳练成了好勇斗狠 , 成天讲打打打 , 我以为这样的太极拳不是真正的太极拳 。

如何修习太极拳才能获得养生、以弱胜强 , 四两拨千斤的功能呢?这是摆在太极拳爱好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 以缠丝劲或背丝扣劲为核心进行修习就可以获得这种功能吗?缠丝劲和背丝扣劲就是螺旋劲 , 八卦掌也是有着丰富螺旋劲的拳种 , 但八卦掌并不具有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的能力 , 所以即使修成了缠丝劲或背丝扣劲也不可能具有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能力 。 大松大软及松到腰空了 , 不存在了 , 手脚处处都不挂力 , 这种样的修习太极拳 , 养生效果可能很好 , 但不可能具有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的技击功能 , 推手实践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 修习一动无有不动 , 一静无有不静的整体劲 , 形意拳就是具有整体劲的全身齐动齐静的拳种 , 但形意拳并不具有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的功能 , 所以以整劲为核心来修习太极拳也不可能具有以弱胜强 , 四两拨千斤的功能 。 我以为太极拳要获得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的能力 , 正确的修习的方法应该从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所建立的经典太极拳理论中去探寻 。

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等人以《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歌诀》、《五字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等论著给太极拳建立了系统的理论 , 使后来人修习太极拳时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 可惜他们的大多数理论都太言简意赅 , 语言过于简略 , 初学者很难领会 , 而且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 我个人认为 , 只有李亦畲的《走架打手行功要言》一文是为学者如何理解与修习太极拳的技击而写 , 文章写得也比较具体 , 如果你理解了这篇文章的精神 , 你就应该知道什么是太极拳的技击?太极拳的核心是什么?太极拳应该如何修习?

《走架打手行功要言》开篇就讲:“昔人云:能引进落空 , 能四两拨千斤;不能引进落空 , 不能四两拨千斤 。 ”明确指出太极拳的技击特点是引进落空 , 然后就比较具体地阐述了如何修习太极拳 , 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才能获得“引进落空 , 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拳功夫 。 文章认为“欲要引进落空 , 四两拨千斤 , 先要知己知彼 。 欲要知己知彼 , 先要舍己从人 。 欲要舍己从人 , 先要得机得势 。 欲要得机得势 , 先要周身一家 。 ----------------- 。 触之则旋转自如 , 无不得力 , 才能引进落空 , 四两拨千斤 。 ”从李亦畲的这段话中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1.太极拳的技击特点是小力胜大力 , 即四两拨千斤 , 只有能舍已从人才能四两拨千斤 , 2.必须练成“触之则旋转自如”的功夫才能舍己从人 , 四两拨千斤 , 3.文章从“欲要引进落空 , 先要知己知彼 。 欲要知己知彼 , 先要舍己从人 。 欲要舍已从人 , 先要得机得势 。 欲要得机得势 , 先要周身一家 。 ---------------的一系列论述则是阐明获得“触之则旋转自如”的太极拳功夫的修练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