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知识|陶瓷怎么做,瓷器制作五个步骤( 三 )


12、装釉足
釉足 , 初始状态是在陶轮上手工制出的小圆泥饼 。 干燥后再次在陶轮上旋削出相应的造型 , 与每一个杯子一一对应 。
带有釉足的支烧工艺 , 始见于官窑烧造宫廷瓷器 , 使用釉足支烧的瓷器器皿足部为满釉 , 即美观 , 又光滑而不至于划伤家具的表面 , 然而由于这种工艺的复杂程度和难度 , 现代陶瓷工业仅用这一工艺烧造贵重的高档瓷器 。
13、满窑、烧窑
将待烧的瓷坯合理的分布于窑体内 , 称之位满窑 。 满窑时需要依据窑体的结构大小以及所有待烧的坯体大小合理摆放 , 并留出合理的火道烟道 , 否则会影响烧制时窑体内的气氛 , 导致烧制失败 。
景德镇传统青花瓷采用还原烧 , 我们烧制的温度达到1330°C , 烧制时间为10小时左右 。
14、开窑
经过12-18小时的自然冷却 , 在窑体内温度降至常温时 , 就可以开窑了 。 这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刻 。
扩展资料: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 。 “陶”“瓷”并称反映了这两类器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从广义上说 , 陶瓷包括陶器、瓷器、炻器 。 陶瓷广泛成用于日常生活、工艺美术 。 景德镇陶瓷发展 , 大量系艺术陶瓷、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 , 以白瓷为著 , 素有“白如玉 , 明如镜 , 薄如纸 , 声如磐”之称 , 品种齐全 , 曾达三千多种品名 。 瓷质优良 , 造型轻巧 , 装饰多样 。
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 , 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 , 颜色釉为名产 。 釉色品种很多 , 有青、蓝、红、黄、黑等类 。 仅红釉系统 , 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 , 均用"还原焰"烧成 。 产品驰名世界 。

陶瓷是怎么做成的 传统的制陶工序并不是简单的捏泥巴过程 。 在选定陶土以后还得对其进行加工 , 即根据陶土的粘性人为地加进羼和料 , 改进陶土的成型性能 , 保证陶坯在高温焙烧时不开裂 , 不变形 , 提高陶器制作的成品率 。 配制好的陶原料还要经过粉碎 , 这样有利于在坯体在受热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的进行 , 以便烧成并获得致密的结构 , 减少坯体的气孔率 , 增强胎体烧成后的强度、硬度和比重 。 捏练和陈腐是原料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 。 古代捏练坯泥的方法 , 或者用人工足踩 , 手搓;或者用牲畜踩踏、石碾烂 。 经过捏练的泥制 , 为增加粘性 , 提高可塑性 , 还要进行陈腐 , 据陶工介绍陈腐的时间越长越好 。 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黑陶 , 胎质细腻 , 就是经过长时间的陈腐处理过的 。

制陶原料选定配制后 , 这就进入制陶工艺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成型 。 我国古代成型方法包括人工成形、轮制等 。 手工成形可分为(一)是捏塑法 , 一般适用于小件陶器;(二)模制法 , 就是将泥料放入有形状的模子里 , 待半干时取出而制成陶坯的过程 , 是一种较原始的制陶方法 , 适用于特殊器物来采用局部模制法 , 如龙山文化中的圆锥形陶模作为袋形足的内模 , 现在台湾高山族至今还保留有这一种成形方法;(三)泥条盘筑法也叫泥条圈注法、泥条盘筑法或泥条泥成法等 , 这是一种原始的陶器成形方法 , 先将泥拉长成条状 , 按器型大小将泥条圈起来 , 一层一层地叠上去 , 然后用拍子拍打 , 使之成形 。 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器物 , 内部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 , 给人以古拙感 。 这种方法在新石器时代都已在使用 。

轮制是古代较为进步的一种制陶工艺 。 它是将原料放在转动的陶轮上 , 利用其快速旋转的力量 , 用提拉的方式使之成形 。 它的特点是器形规整 , 厚薄均匀 , 陶壁表里普遍有平行密集的轮纹 , 器底往往有线割的偏心纹 。 这种工艺大体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晚期 , 兴盛于山东龙山文化时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