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医学的发展历史
傣族人民千百年来在特殊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为了生存下来, 发展和繁衍后代, 造福于子孙,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 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医药遗产 。 这些医药遗产是傣族人民在与有神论、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不断斗争中形成和积累起来的, 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的医药知识 。
据《贝叶经》记载的史料说:早在2500多年前傣族就有了自己的医药 。 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土资源》第一节推断的时间来看:“当补腊萨哈”(橄榄时期), 相当于公元前536年(距今2520年以前)傣族便有了民药 。 据《逸周书·王会解》的记载, 傣族医药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它的产生与印度医药学的发展和印度小乘佛教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
从发掘的《夏牙三哈雅》一书产生的年代来看, 佛主释加牟尼[佛历339~420年(公元前964~前884)]的同龄人, 贴身警卫、秘书, 也是释加牟尼的徒弟, 在释加牟尼身边主管医药及其经书的阿仑达听, 为了归纳整理一套有关傣医药方面的医药学专著, 曾数次向佛主释加牟尼跪拜请求, 在得到释加牟尼的许可后, 阿仑达听根据纳腊达和戛古先塔(传说10万年以前和几万年以前)历代相传下来的经书《纳腊达俄》《纳腊达叫》《纳西达迭》《纳西达费》《迭哈西腊》以及《三比打嘎》(论经学说)的《苏点打》《文乃》《阿皮塔麻儿干比》等经书中记载的医药知识, 摘录整理编成《戛牙三哈雅》一书 。
成书后, 阿仑达听在一次盛会上再次向佛主释加牟尼跪拜致敬, 并宣布说:“神圣、英明、伟大的佛主是天上的大师, 文武学识各个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前人………”“今天要向在坐的人们及佛教讲一下远古的历史所记载的纳腊达, 经书中虽有所记述的医药知识, 但不完整, 有的尚未讲述清楚 。 今天要把人体的《戛牙三哈雅》更深更细地向所有的人们及佛教(指当时在场的人)讲清楚……” 。 据推测阿仑达听大约于佛历380年(公元前924年)写完这套有关傣医药的第一部专著 。
在傣族医药形成和发展史上, 傣族医学文献中记录的内容十分广泛, 各种经典描述有同有异, 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傣族人民经过千百万年的艰苦实践一一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斗争, 认识了人与自然、疾病的相互关系;通过“神农尝百草”的活动, 懂得了对各种动植物服食的经验, 并根据其复杂的味道, 逐渐产生了理性认识, 并给予分类命名;为了适应恶劣的气候环境, 远古原始群的傣族先民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 常把一些御寒, 解暑, 可预防疾病的动、植物的叶、皮用来做衣御寒, 煎煮当茶饮, 从而产生了保健知识, 这一演变过程深深地植根于民众之中 。 二是吸收了一部分中医药学的理论知识 。 三是吸收并发展了古印度医学理论知识, 通过南传上座部佛教作为传播媒介传入傣族社会 。 这三个方面相互融合, 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傣医药 。 傣族文献均不署作者姓名, 这是信奉佛教, 崇拜佛祖之故 。 其文献的版本沿革分为“贝叶经”和“红版经”两种, 在这两种版本出现之前, 多将文字刻于竹片上, 后来由于造纸术生产问世改变了这种原始记录方法 。
傣族的文献种类大致分3大类型, 第一类为南传“三藏经”, 即“经藏”, “律藏”, “论藏”(统称佛经) 。 第二类为“实用经”, 这一部分不属佛教经典范畴, 多为民间学者所著, 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 有天文、历算、地理、文学、艺术、诗歌、谚语、民间故事、宗教故事、社会事物、伦理道德、医药常识等等 。 第三类为“科幻经”, 主要记述医学理论、农田水利、其他科技语文等 。 傣医药常识在“佛经”、“实用经”、“科幻经”中都有记述, 它充分体现了傣族文明的象征 。
推荐阅读
- 傣族医学理论
- 当神奇的牛黄遇到清代医学奇才徐大椿
- 吴中名医徐大椿——悬壶济世,创办兰台,被泽禾人
- “一代神医”徐大椿的读书秘诀
- 徐大椿与袁枚——“抚尘之好,医文相濡”
- 全能医家——徐大椿的传奇人生
- 苗医发展简史
- 回医药发展简史
- 【树叶】龙血树叶子干枯:科学的处理办法
- 附图 【花卉大全】青豆的做法: 简单易学的青豆做法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