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的由来,“岐黄”不只是岐伯黄帝之简称

岐黄为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合称 , 相传为医家之祖 。 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以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 , 因而后世用“岐黄”代称《内经》 , 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 , 更多的则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 。 同时 , 由“岐黄”组合的新词 , 也各有自己相应的意义 。 如“岐黄之术”“岐黄之道”指中医学术或医术、中医理论;“岐黄家”指中医生、中医学家;“岐黄书”指中医书;“岐黄业”指中医行业等等 。
 
· 《黄帝内经》是记载“岐伯”最早的文献
岐伯是我国传说时代最著名的医生 。 一般认为 , 岐伯家居岐山(今陕西省岐山)一带 。 而新近有资料表明 , 岐伯为甘肃省庆阳县人 。 如清·乾隆年间《庆阳县志·人物》记载:“岐伯 , 北地人 , 生而精明 , 精医术脉理 , 黄帝以师事之 , 著《内经》行于世、为医书之祖 。 ”从小善于思考 , 有远大的志向 , 喜欢观察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 。 还懂音乐 , 会做乐器 , 测量日影 , 多才多艺 , 才智过人 。 后见许多百姓死于疾病 , 便立志学医 , 四处寻访良师益友 , 精于医术脉理 , 遂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 。 黄帝为疗救民疾 , 尊他为老师 , 一起研讨医学问题 。 《黄帝内经》多数内容即以他与黄帝答问的体裁写成 。 所以记载“岐伯”的最早的文献是《黄帝内经》 。 后人为了纪念他所做的贡献 , 专门修建了岐伯庙 。 如《庆阳县志·坛庙》载:“岐伯庙 , 在县城南” 。 据《辞海》说:北地 , 郡名 , 战国秦置 。 治所在义渠 , 西汉移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 。
 
清·潘楫《医灯续焰》说:“医家以岐黄为祖” 。 的确 , 后世医家溯源都会追溯到黄帝、岐伯 。 如东汉名医张仲景《伤寒论》序:“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晋代名医皇甫谧《甲乙经》序:“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 , 内考五脏六腑 , 外综经络血气色候 , 参之天地 , 验之人物 , 本性命 , 穷神极变 , 而针道生焉 。 ”宋臣林亿等校正《黄帝内经素问》作序云:“岐伯上穷天纪 , 下极地理 , 远取诸物 , 近取诸身 , 更相问难 , 垂法以福万世 , 于是雷公之伦 , 授业传之 , 而《内经》作矣 , 历代宝之 , 未有失坠 。 ”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医学源流”言:“医之始 , 本岐黄” , 而称“为医之祖 。 ”
 
岐伯又尊称为岐天师 , 意为懂得修养天真的先知先觉 。 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一:“天师 , 尊称岐伯也 。 天者 , 谓能修其天真 。 师乃先知先觉者也 , 言道者上帝之所贵 , 师所以传道而设教 , 故称伯曰天师 。 ”
 
· 黄帝是古代一个氏族或发展时期的统称
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 今在陕西省北部建有黄帝陵 。 姓姬 , 号轩辕氏、有熊氏 , 以土为崇拜对象 , 土色黄 , 故称黄帝 。 相传神农(炎帝)扰乱各部落 , 黄帝得到各部落的拥护 , 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神农氏的炎帝族 。 后蚩尤扰乱 , 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击败蚩尤为首的南方部落九黎族 。 从此他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