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伯文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与体会
运用益气养心和熄风镇惊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32例 病毒性心肌炎好发于青壮年,不少患者因无典型的急性期症状而被忽视 。 至于其后遗症心律紊乱的中医治疗多采用益气复脉、养阴活血等法 。 我们治疗本病,用益气养心和熄风镇惊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 治疗方法:基本方:党参20~30g黄芪20~30g丹参15g桂枝9g僵蚕9g蝉衣9g防风9g白附子9g青龙齿15克(先煎)炙甘草9~12g 。 辨证加减:心悸伴失眠,加用琥珀粉、牡蛎、磁石、酸枣仁,宁心安神;心悸伴头晕乏力,血压偏低,或有贫血者(女性较为多见),用基本方合归脾汤加减,养血补益心脾,加重黄芪、丹参、当归用量;心悸伴胸闷气促,舌质口唇偏暗者,证属心阳不振,血脉瘀阻,多见于早搏频繁,病程较久者,用基本方重用丹参,并加薤白头、苏梗、瓜蒌皮、郁金等宽胸通痹,活血通络;心悸伴盗汗、烦热、情绪易激动,或有便秘失眠等,证属心阴亏损,多见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 。 用基本方合生脉散、黄连阿胶汤加减;心悸伴胸闷纳呆,二便不畅,舌苔腻,证属湿浊内阻者,用基本方合二陈汤加减 。 治疗结果:经本法治疗后显效4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无恶化 。 服药至见效,最快者7天,多数在14天左右早搏减少 。
体会:
· 多因于心气心阴不足
结代脉的发生一般多归因于心气心阴不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脉搏结代现象,故脏腑本虚是本病之本 。 近代多宗仲景炙甘草汤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代表方剂,并收到一定疗效 。 《素问·灵兰秘典论》谓:五脏以心为中心,“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 心主血,主神;肝藏血,主疏泄 。 肝为心之母,肝血旺则心有所养 。 反之,肝不藏血则心血不足,肝风内动则心脉不宁,亦可造成心悸怔忡,故内风煽动,心悸而作为本病之际 。 根据心肝两脏的密切关系,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过程中,重视标本兼顾,心肝同治 。 1 。 现代医学认为早搏发生的机理大致为异位兴奋灶的兴奋性增强和折返运动等 。 从中医理论探讨,对于来自窦房结以外的异位冲动,是否可理解为风胜的表现 。 “风胜则动”,肝阴肝血不足,形成虚风内动,肝病及心,以致心脉不宁而为心悸怔忡 。 所谓“风为百病之长”及“善行而数变”,说明风邪致病的广泛性和多变性 。 我们用益气养血之法充养脏腑之本气以扶正,配伍熄风镇惊通络宁神之法以祛邪,在心阳振奋、气血充盛的基础上,使血脉通顺,传导得司,结代脉渐可转为正常 。 这符合现代医学用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药物与抗心律紊乱药物同用,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的方法 。
文章插图
· 注意诱发因素
注意诱发因素,随证加减用药 。 有些患者在改善了失眠、便秘、烦躁等症状后,早搏也往往容易治疗 。 此可能与改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 治疗期间,应注意辨证施治的整体性 。 对个别顽固发作的室性早搏,我们曾选用全蝎、蜈蚣、白蒺藜、石决明等药,收到一定的效果 。 对病程较久,心气虚明显,心功能受损者,宜先着重补气固本,疗程一般宜长 。 据报导,熄风镇惊药一般具有镇静及抗惊厥作用,小剂量全蝎能使离体动物心脏兴奋,黄芪有营养心肌、稳定心肌细胞膜电位的作用 。 扶正药剂量宜大,黄芪、丹参、党参可用20~30g其效果较好 。 多数抗心律紊乱西药有降低心肌自律性、传导性和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有些病人因心率减慢而不得不停药 。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未发现类似反应,个别使用白附子达两个月以上未见有明显副作用,故尤适宜于不能耐受抗心律紊乱西药治疗的患者 。
推荐阅读
- 中医治癌专家钱伯文的养生之道
- 中医治癌专家钱伯文巧用黄芪
- 螺丝等级和硬度对照表 12.9级螺栓的硬度是
- 剪纸是什么传统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 中国酒文化起源的说法 酒文化的起源是哪里
- 酒文化的传承和意义 酒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有哪些
- 部落和聚落的区别
- 属于精神文化的是什么 精神文化包括什么方面
- 冷水洗澡的好处与坏处 冷水洗澡对身体好还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