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膏起源于什么时候

茶膏历史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满清 。茶膏,最早出现在唐代,并以民贡的方式出现 。茶膏最早是指茶叶膏化 。陆羽就曾在《茶经》中对这种制茶工艺归纳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 。这里的“蒸、捣、拍”三个工序极易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膏化现象 。但是,这种“膏化”现象并没有将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彻底分离,仅是让“膏”仍然保持在茶饼的表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膏” 。与唐代不同,宋代的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比较重视 。他们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 。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 。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到了明清时期,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们在借鉴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基础上,采取了一套近似低温提取、低温干燥的工艺,使其生产出的“普洱茶膏”跃上了新的台阶,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普洱茶膏”也由此正式定名 。茶膏鉴别看外形、观汤色、品滋味 。“茶膏是茶有益物质高度浓缩的精华,目的在于更好的保存和提炼茶的香气、色泽、口感 。但如果茶膏的香气、口感反不如茶叶本身,那么茶膏的品饮价值就不复存在,消费者也无需购买茶膏 。”云南茶商陈先生如是表示 。据了解,通过精致工艺,如低温恒温、仿真自然条件,以优质水源为媒介提取的茶膏提取率高达10%左右,这也意味着工艺到位的茶膏在纯度和质量比茶叶鲜叶更有保证 。但提炼工艺缺失的茶膏其品质却良莠不齐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茶膏时一定要细心甄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