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 。 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 。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在中医院校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 。
· 发展史
1.萌芽阶段—殷商时期“疾医”可谓最早的内科医师 。
2.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一部医学巨著,记载了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病证、诊断和治疗原则,体现了整体概念和辨证论治 。 《伤寒杂病论》创立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脏腑经络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
3.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病因学、症状学、治疗学得到充实和发展,如《肘后方》、《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外台秘要》 。 学术理论的创新,如金元四大家的学说,刘完素倡火热而主寒凉;张从正治病力主攻邪;李东垣初次脾胃内伤学说;朱丹溪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 至此中医内科学体系初步形成 。
4.成形阶段—明清时期《内科摘要》是第一部以“内科”命名的著作 。 叶天士和吴鞠通分别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理论和三焦辨证论治理论,充实了内科热病体系 。
5.中医内科学发展的崭新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中医理论的整理研究工作非常重视,出版发行了一大批医学专著,中医内科学教材也不断的更新,到现为止进一步已经发行到七版规划教材 。 整个学科的发展随着历史的进程和医学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 。
【中医内科学的起源与发展】6. 自远古至五四运动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在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实践、探索,由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不断发展提高,创建了灿烂的祖国医学,同时也创建和发展了中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史,大体经历了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充实阶段和成形阶段
推荐阅读
- 中医诊断学的诊断原理
- 中医外科学的起源与发展
- 明清中医药组织架构
- 一代名医袁鹤侪,倾心中医,影响后世
- 关于胃脘痛的中医辨证论治你了解多少?
- 关于湿寒体质饮食宜忌你了解多少?
- 得了癥瘕怎么办?中医可有效治疗|癥瘕的中医辨证治疗
- 名老中医韩百灵的养生之道
- 胃气上逆按摩部位有哪些?
- 名老中医周筱斋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