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 田野记︱溪头胡氏:一个皖南家族的历史变迁

2019年7月29日至8月2日,在厦门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刘诗古的带领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五名本科生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榔桥镇溪头村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田野调查。此次田野调查是厦门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溪头胡氏:一个皖南家族的近代变迁”的重要实践部分。在前往泾县溪头村之前,我们对嘉靖、乾隆、嘉庆、道光四个版本的《泾县志》进行了阅读和梳理,并通过网络查找到明万历方克成《胡氏宗谱》、清代《泾川西阳胡氏家乘》、民国胡朴安《胡氏家乘》等族谱资料,通过文献对溪头胡氏有了初步的了解。
“西头胡氏”指的不是今天的西头村,而是历史上的西头都城。洪武二十四年,泾县“有三十二个州府,一百一十七个辖区,户籍粮籍皆以此为准。石门乡有三个首府,分别是曹、头和丁。清朝时,西投下辖两张地图,西投为一张,外西阳、李西阳为两张。嘉庆《集贤县志》记载:“西头都是一幅,一幅,一个胡仲良,二个吴,三个胡相瑞,四个吴永泰,五个胡,六个胡世兴,七个胡长寿,八个,九个胡世高,十个胡世禄;两图一胡,二胡天贵,三朱,四吴,五胡,六胡大兴,七胡,八胡,九胡天府,十。“由此可见,胡、吴是当时西投的主要姓氏,尤其是胡。
然而,溪头都的胡姓又分为龙坦胡氏、界桥胡氏等不同派系。嘉庆《泾县志》记载“黄?山高千余仞,亘三十里,群峦列嶂,状若莲花,雄镇一邑,为县治祖山,丹溪水出焉,龙坦胡氏村居此,而西流注于徽水”。此处的“龙坦胡氏”即我们所要调查的“溪头胡氏”,主要居住在今天的溪头村。溪头胡氏历来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清代有工部主事、浙江佥事提督学政胡尚衡,福州知府胡承谋,台湾兵备道胡承珙。近代则有着名文字训诂学家胡朴安、报人胡怀琛、学者胡耐安、《文汇报》创始人胡惠生、古文献学家胡道静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名人。通过本次田野调查,我们对溪头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有了亲身的体验和了解,并从访谈中引发出一系列值得探讨的问题,搜集到了一些宝贵的地方文献资料。
环境与空之间:走进廊桥西头村
溪头村属于安徽省泾县榔桥镇。位于榔桥镇东南部,背靠泾县最高峰黄?山,全村总面积17.7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总户数867户,人口3220人。2016年11月,溪头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如今,溪头行政村下辖有溪头、周村、罗村、石柜四个自然村。溪头和周村是溪头村的中心地带,集中了溪头老街、胡耐安故居、罗汉厅、丹溪桥、龙坦桥、官房里、大宗祠等一批古迹,同时也是龙坦胡氏的主要分布区域;而罗村由胡姓和其他小姓构成;石柜村靠外的地方住着吴姓,里面的“思姑荡”则居住着界桥胡氏,但仅剩十几户。

泾县廊桥镇西头村地图
明代,溪头都为石门乡下设的三都之一,下设三里,永乐十年减二里。清代改里为图,分一图和二图,各下设十甲,溪头为一图,西阳为二图。民国成立后,沿用旧有都、图制。民国二十二年,改基层政权为保甲制,10甲为1保,10保设联保办事处1人,区仍旧,溪头都在这一时期也改为保甲制。民国二十八年,泾县改联保制为乡、镇保甲制。民国三十三年开始设有溪头乡。解放后,泾县废保甲,建行政村226个,溪头都先后建立过?麓、枫林、龙溪、石柜、金溪、西阳等行政村。1951年,在溪头都设立和平区人民政府,1953年并入榔桥区。1955年泾县废行政村,改行中乡制,溪头村改为和平乡。1956年又调整改为义和乡。1957年,改为苏红乡。1958年改乡镇为人民公社建制,成立溪头大队,属苏红公社。1961年析置西阳公社,溪头大队又归属其下。“文革”开始,大队名称下加“革命领导组”之称。1984年,“西阳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西阳乡,溪头大队又改为村委会,隶属西阳乡。2005年全县撤乡并镇,撤西阳乡归并榔桥镇,溪头村于是改属榔桥镇,延续至今。因此,现在的溪头村与清代溪头都一图的范围大致接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