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 田野记︱溪头胡氏:一个皖南家族的历史变迁( 二 )


虽然行政编制多次变动,但西头渡这个古老的地名,却因其悠久的历史而被人们铭记,承载着西头人对家乡最丰富的记忆和眷恋,是西头胡家的根基。溪头,又名龙潭,“听说龙在田里取名,在静宜以东六里”。又称“龙潭”,“或以为地高”。相传南宋时胡渠担任宣州大将军判官,其子胡汝俭来到黄山北的丹溪。他听说这里有龙场,就在这里定居,取名龙潭,成为龙潭胡的始祖。丹溪发源于黄山白马崖。据说白马原是龙,因违反天规被玉帝囚禁于此,保证了好天气。此外,西头还有十大奇观,一个是龙潭岩村,一个是文笔凌云,第三个是石门黎明,第四个是吴彤秋月,第五个是清鲤泉,第六个是曲水归来,第七个是罗松古寺,第八个是仙墩遗迹,第九个是攀西晚渔,第十个是阳谷春耕。这些民间谚语反映了当地人对他们居住的地方西投的认可和喜爱空。

龙潭桥是明朝年间胡修建的
龙坦桥是从前溪头都最繁华的地带,不远处就是沿河而建的溪头老街。当年这里有布店、“天地和”药店、肉店、银匠店、“慎和”酱坊等一批商铺。其中,酱坊生产的豆腐干远近闻名,故俗云:“溪头的干子,榔桥的伞,黄田的姑娘不用拣。”从清初到民国,老街的商贸活动都十分兴盛,如今我们却只能从一砖一瓦中想象它往日的繁荣景象。另外,老街的一大特色是沿途的街亭,街面店铺都会伸出约三米宽形成长廊,分段建有凉亭,既能遮阴又能避雨,还设有长木凳供游人歇脚,其中以十三凉亭建筑最为精美。

【胡氏 田野记︱溪头胡氏:一个皖南家族的历史变迁】西头老街的亭子
明清两代,外出经商做官的溪头人回到家乡,纷纷修屋建宅。嘉庆《泾县志》记载全县古宅56处,龙坦胡氏就有5处——胡大佥宅胡尚衡之居;胡给事宅胡蛟龄之居;胡付使宅胡承璘之居;胡太守宅有二:胡承谋、胡承殿之居;胡进士宅有五:胡开生、胡承讃、胡世科、胡秀声、胡先声之居。溪头的古宅虽然不及黄田村的气派,但也建筑精美,是宝贵的文物遗产。但如今保留完好的老宅子已经不多了,主要有兰馥堂、培英堂、种义园、罗汉厅、胡尚衡的读书屋、式谷堂、新屋里、绍绪堂等,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提醒着我们溪头曾经的辉煌。在过去,这些溪头的老房子前面必建有池塘,当地人告诉我们:一是为了防火,二是生活使用,三是为了聚财。

西头村老房子前的池塘
“十胡九不宗”:溪头胡氏的由来
胡头胡是哪里人?据说是南宋后期从婺源迁到晶晶的。追根溯源,“胡之首,继舜之后,伪满为陈,谓之,末浸...唐末潮口之乱中,常世恭以“太祖”黄敦居清华,胡公满为姓祖,常世恭胡雪为祖。明代嘉靖年间,西头胡氏家族对祖先故事的建构基本成型。《重建龙潭胡家序》记载:“幸先人惧学,字真翁者,生于,因乞巢,得殷禄之衔,赐国子监祭酒,御中丞。先是投靠了黄墩,如今又迁到了吴清华。”。胡雪的身份和经历比南宋记载的更详细。有学者指出,他的故事经历了一个“积累”的过程。回到西投胡的自我,与清华胡有什么关联?前言中说,胡曲是迁晶晶的始祖,其子儒迁泾县龙潭,而胡曲据说是四子严的后裔,故西投胡氏成为清华胡氏的衍生。然而,胡曲作为宣州的通句,在正史和方志中都没有相应的记载,这仍然是一个疑点,需要进一步考证。
虽然汝坚公是溪头胡氏的始迁祖,但在大宗祠中被奉为始祖公的是德四公。德四公何许人也?族谱中所载《德四公传》由14世孙承楷所补,其名、其字、其生平都失考,只知道他系出一图五甲,生于大元至治年间。而《龙坦修墓记》记载,由于元制,卿大夫以上才能树立墓碑,因而作为庶民的德四公“没而葬焉”,其墓一度不知其所在,直到后裔续公“立誓必欲修墓,昼夜焦思,计无所出,夜梦德四公,呼而告之曰:‘尔良志佳,我墓湮没已久,今时未至尔,又无力修,亦良难,此事须待我孙有名尚衡者出,方优为之……’”故事的走向可想而知,据说尚衡公高中进士后,在六甲厂厅第三进川堂中掘地“未三尺已抵洞砖”,洞砖二块,上面写着“故始祖胡公德四公,母吴氏福襦人之位”,遂将其供奉于大宗祠。传说难以求证,但故事反映了对于德四公的祖先认同其来有自,以及尚衡公在胡氏家族的发展过程中是个重要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