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 田野记︱溪头胡氏:一个皖南家族的历史变迁( 三 )


事实上,关于胡家在西头的祖先,一直有很多说法。到2016年,如果胡公满是始祖,就有111代了。如果胡曲是第一个祖先,那么就有37代。如果大宗祠以德国四公为祖,那么就有25代。其中,最常见的说法是德国是始祖。民国时期,胡普安的《胡氏世系》记载,胡头胡氏家族“宋元之际由婺源迁,分为四德之下的六户。按照保甲制度,我们家是前三、五甲、六甲、七甲、八甲,第七甲分为上七甲和下七甲。其他如甲、二甲、四、九、十、非胡姓等,虽然胡姓不同,但都属于西头渡。胡普安显然没有读过胡氏族谱,所以他从德四公而不是屈公开始了祖先的故事。那么他的祖籍身份从何而来呢?无非是口口相传,在实地考察中,我们也发现,胡人显然对德思恭的祖先有更强的认可度。这种微妙的历史记忆揭示了祖先的真实起源,反映了历史真相和历史传说的区别。正如胡宁生反复跟我们强调的,“很多家谱不靠谱,拼凑不起来”。将家族历史与清华胡家联系起来,几乎是泾县所有胡家讲述祖先故事的普遍规律。然而,胡家族的不同派别却用同样的话语体系讲述着不同的迁徙故事,通过构建同一个祖先来强化宗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
泾县当地流传着“十胡九不宗”的谚语,反映了胡姓的派系之繁多。胡再生老人告诉我们:西阳胡氏与溪头胡氏是不同的。在溪头都除了溪头胡氏之外还有一个界桥胡氏,界桥胡与龙坦胡之间有一块界碑。据说,溪头胡氏的一个老太公虽有一妻一妾,但与佃农的女儿有了私情,并生下一个儿子。佃农女儿要求老太公抚养这个儿子,老太公便将一部分田地分给他们,并立下界碑划清界限,规定以后不再往来。这片田地后来叫作“思姑荡”,老太公的私生子便是最早的界桥胡氏。没想到这个私生子读书十分用功,从举人一路考到了状元。本以为可以凭状元认回本家,但由于溪头胡氏文风昌盛,取得功名的人很多,看到他中了进士,不晓得他是状元,就没接他,他在一气之下北上到了大连。这就是所谓的“九进一枝花,状元不在家”的故事。第二天,我们来到石柜村试图寻觅界桥胡的痕迹,但村民告诉我们界碑已经不复存在。失望之际,我们偶然发现路边一块“铺路石”上赫然写着“介桥胡氏祖墓”,说明界桥胡氏的确存在,但胡再生老人口中的祠堂和族谱据村民说已经在“文革”中被毁。

胡祖坟墓碑
嘉庆《泾县志》记载:“贵坑水合流而南,厯浴牛陂出西阳,合石塘金台水过石狮田,又合北村长宁冲水沿溪滩,达石柜,受乌盘水罗村水,西折潴湖潭而南受丹溪水。丹溪者,源出黄?,天乙峰下,夕阳返照倒影波红,因名焉,西流同口殿之阴,折而北过枫林桥岀龙坦”。这说明西阳胡氏与龙坦胡氏是有区别的,而石柜村当时是以吴姓为主。在《嘉庆十年修府县两志乐输题名》中,“溪头都龙坦胡氏”和“溪头都介桥胡氏”分开书写,可知溪头都在清代有龙坦胡氏和界桥胡氏两大胡姓家族。
胡宁生告诉我们,西阳胡氏家族和西头胡氏家族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从清华、婺源迁来的,西阳“巧姐胡”龚辉和龙潭胡的始祖汝龚建是亲戚叔伯。在他的印象中,胡是昔阳胡。查族谱发现,龚辉是第72代,“居清华而迁昔阳”,与屈公是兄弟,而初迁龙潭的儒巩建是第73代,“近一个伯侄关系”之说并非空。据说胡也是的后裔,他是第十二个孙子的后代。因此,巧姐胡氏家族很可能是昔阳胡氏家族的一个部落,甚至直接指的是昔阳胡氏家族。这与县志证实胡是清代与西头胡并驾齐驱的大家族有关。但现在村民口中的胡只有十几户,传说中是胡头胡私生子的后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