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中的夏季养生要点

七月适逢盛夏, 是一年当中暑热难耐的时候 。 人应怎样养生?《内经·素问》指出:“夏三月, 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 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 无厌于日, 使志无怒, 使华英成秀, 使气得泄, 若所受在外, 此夏气之应, 养长之道也 。 逆之则伤心, 秋为咳症, 奉收者少, 冬至重病 。 ”
夏天三个月, 是万物茂盛秀丽的季节, 天气下降, 地气上升, 天地之气, 相互交泰, 一切植物开花结果 。
在这里, 《内经》重点强调了两点:其一, 冬病夏防, 加强锻炼 。 人们应该适应夏气候的调养, 使机体积蓄充足的阳气, 提高体内抗病能力, 为适应冬天的严寒作好准备 。 人们应该晚些睡, 早些起床, 不要厌恶夏天炎热 。 迎着初升的太阳进行户外锻炼, 一方面可以使体内的废物得到及时的排泄, 吸入新鲜的空气, 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另一方面在强筋骨的同时, 还可以得到充足的日光浴 。 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 到了秋天, 容易发生咳症 。 也就是说削弱了适应秋天的能力, 所以说“奉收者少” 。 到了冬天阴寒季节更难以适应, 则可重复发病 。
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 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 七月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 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 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 重点防治 。
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 可内服外用并举, 具体方法:内服温肾壮阳的金匮肾气丸、左归丸等, 每日二次, 每次一丸, 连服一个月 。 外敷药可选用白介子20克、元胡15克、细心12克、甘遂10克, 同研细末, 用姜汁调糊, 分成六份, 每次取一份摊在直径约5厘米的油纸或塑料薄膜上, 贴在后背的肺俞、心俞、膈俞穴上或贴在双侧的肺俞、百劳、膏肓穴上, 用胶布固定 。 一般贴4—6小时, 如有灼痛感可提前取下, 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 。 须注意的是, 每个伏天(夏季三个伏天)贴一次, 每年三次, 连续贴三年, 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 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 。 这种内、外结合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缓解症状 。 其二, 勿伤心气, 宁心静神 。
在夏天要使精神像含苞待放的花一样的秀美, 并要切忌发怒, 使机体的气机宣畅, 通泄自如, 情绪外向, 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这是适应夏季的养生之道 。 如果违背了这种养长之道, 就要损伤心气 。
在精神调养上, 祖国医学认为“冬季要藏”“春季要生”, 而夏季则要放, 即精神要充沛、饱满、情绪外向, 因为只有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 若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 。 正如《医书》里指出的:“善摄生者, 不劳神, 不苦形, 神形既安, 祸患何由而致也 。 ”但夏日炎炎, 往往令人心烦, 而烦则更热, 故宁心静神尤为重要 。
邱处机夏养法:邱处机说:“夏三月, 欲安其神者”, 应“澄和心神, 外绝声色, 内薄滋味, 可以居高, 朗远眺望, 早卧早起, 无厌于日, 顺于正阳, 以消暑气 。 ”他还强调说, 为了避免暑热, 不仅宜在“虚堂、水亭、木阴等洁净而空敞之处”纳凉, 更宜“调息净心, 常如冰雪在心, 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 更生热矣 。 ”此说极有见地, 心静自然凉也 。 古有歌云:“避暑有要法, 不在泉石间, 宁心无一事, 便到清凉山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