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松溪太极,以武演道( 二 )


两年后 , 经过长期考验 , 师父带着李凯上了道教圣地武当山 , 在这座“天下第一仙山”中 , 继续练习、参悟松溪太极 , 有意让他传承这一武术流派 。
精神内守 , 文武兼备
练习太极以后 , 随着时日增长 , 李凯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变化 。 “之前长期在警校练武 , 看似强壮 , 但感觉身体僵硬 , 胸中气闷 , 肌肉发紧 , 练习太极一段时间后 , 身体变得柔和起来 , 气顺了 , 身体也随之通畅起来 。 ”
在和平年代的当今社会 , 养生也许是太极更重要的意义 , 除了特殊职业 , 大家练习武术 , 更多的是修身养性 。 曾长期练武的李凯坦言:“功夫其实会造成我们身体上的伤痛 , 长期进行过刚过硬的对抗性训练 , 会很压抑 , 也容易使气息不顺 , 经脉不通畅 。 而且武术非常受年龄的限制 , 不管你多能打 , 随着体能下降也将慢慢失去优势 。 这就跟那些高强度的运动一样 , 运动员退役后也容易落下一身的伤病 。 ”
这不禁让人想起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崆峒派绝技“七伤拳” , 人体内有阴阳二气、金木水火土五行 , 一练七伤 , 七者皆伤 。 所以所谓“七伤” , 乃是先伤己 , 再伤人 。
“我对练武伤己这一点深有体会 , 所以我更追求功夫的内在 , 也正因为有了内在 , 才更体现出功夫的水平 , 它的本质不是逞强斗狠 , 而在于完善人格 , 修养身心 。 如果心术不正 , 功夫越好 , 破坏性越大;如果身体不好 , 再厉害的功夫也施展不出来 。 太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 , 它不仅是武术 , 也是一种养生养心之术 , 我师父在教我们的时候就强调 , 松溪太极要注重身心意三者结合 , 所以练习之后 , 身体很健康 , 精气也很充沛 。 ”李凯说 。
武当山乃太极拳祖庭 , 道家清修之地 , 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奇异的风光 , 宫观亭台遍布峰峦幽壑 , 自然气场非凡 。 在如此福地修习太极 , 减少了外界干扰 , 李凯的松溪太极拳越发醇熟 , 一套拳打下来 , 如行云流水 , 刚柔相济 , 收发自如 , 把武当武术“尚意不尚力、四两拨千斤、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 。
精神发乎体外 , 随着修炼深入 , 必受其伤 。 而源于道家思想的太极 , 主张精神内守 , 净化身心 , 正合乎传统的养生思想 。 修道亦防身 , 松溪太极讲究体用兼备 , 融养生和技击为一体 , 演练时分文练和武练 。 文练是于内气的吞吐和丹田的内转相结合 , 其动作松缓圆活 , 刚柔相济 , 初学入门者和中老年多用此法 。 武练则是按技击要求练习 , 每招每势如临大敌 , 其动作柔化刚发 , 松脆迅猛 , 体力充沛 。 爱好技击的中青年人多用此法 。
动中求静 , 虽动犹静
“以武演道”是武当文化的核心思想 , 三丰祖师提取大自然的智慧 , 通过武术、养生丹道之术及医学 , 以人类的健康为弘道的根本 , 教导我们热爱生活 , 珍惜生命 。 武当武术也被一代代武当弟子传承至今 。
2008年4月24日 , 一代武术名宿游明生先生在武当山紫霄宫去世 。 作为徒弟的李凯 , 也开始了弘扬和传承松溪太极的历程 。 受青羊宫老庄书院邀请 , 本是四川人的李凯回到成都 , 在青羊宫教学松溪十三式养生功法、松溪筑基修炼、松溪丹剑等课程 , 至今跟随他学习过松溪太极的 , 已有六七百人之众 。
为了方便更多的太极爱好者学习 , 李凯在麓山国际创办了松溪太极会馆 , 并亲任馆主 , 定期在此教授太极 。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 , 太极只是老年人的一种锻炼方式 , 但实际上 , 跟随李凯学习太极的 , 有老有少 , 甚至也不乏外国人 。 正如南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游玄德所言:“武当太极拳是人体哲学艺术的化身 , 是流动的音符 , 是立体的山水画 , 武当功夫不受时间、地点、年龄的限制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