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追求功夫的内在 , 也正因为有了内在 , 才更体现出功夫的水平 。 功夫的本质不是逞强斗狠 , 而在于完善人格 , 修养身心 。 ”
去拜访松溪太极传人李凯 , 是在春日晨间 , 青羊宫外的大街上正车水马龙 。 然而举步走进青羊宫 , 一派道家清幽便将红尘喧嚣隔在了门外 。 游人并不多 , 往青羊宫深处走 , 院中林下 , 不时能遇见正打着太极的道长、老人或年轻人 , 其共同的特点是:聚精会神 , 姿态优美 , 动中显静 。 这又养出了他们共同的气质:平和安宁 , 恬淡如水 。 在二仙庵广场旁的厢房内见到李凯时 , 他一身黑白的宽松太极服 , 给人的也是这种感觉 。 从初涉武学时的刚毅凌厉到现在的从容柔和 , 源于他跟随名师 , 练习武当松溪太极十数载 , 直至今日 。
刚与柔:一位爱武者的抉择
李凯年少时就热爱武术 , 高中毕业后 , 他进入了泸州人民警察学校 , 主修擒拿格斗 。 由于勤奋好学 , 加之体能条件出众 , 他在警校很快崭露头角 , 成为散打格斗中的佼佼者 。 但“能打”并不是他的最终追求 , 由于喜爱传统文化 , 李凯一直希望能将功夫和思想结合在一起 。
有了继续追求的欲望 , 李凯开始经常到图书馆翻阅各种功夫书籍 。 一次 , 他偶然看到一段关于一代武学宗师张松溪的记载:道家太极祖师张三丰的弟子张松溪 , 得三丰真人真传 , 因创立武当松溪派内家拳 , 在明代嘉靖年间声名大震 。 时少林僧以拳勇名天下 , 正值浙东沿海倭寇猖獗 , 宁波籍名将万表招募少林僧兵抗倭 。 少林僧闻知张松溪的大名 , 抽空来到宁波求见张松溪 , 张避而不见 。 其实张松溪也想见识少林功夫 , 便悄悄来到少林僧兵借寓的酒楼 , 见僧兵习拳不觉笑出声来 , 僧兵知是张 , 于是要求比试 。 松溪袖手安坐 , 兀然不动 。 一僧拳脚踢来 , 松溪稍侧身 , 举手送之 。 其僧如飞丸陨空 , 坠入楼下 , 几乎身死 。 众僧始骇服 。
这般武术境界 , 引起了李凯的浓烈兴趣 。 接着他又找到了武当松溪派十二代传人游明生所撰写的武术书籍 , 了解到松溪内家拳历史悠久 , 为明代技击高手张松溪在继承武当内家拳的基础上 , 吸收了长江流域“僧、岳、杜、赵、洪、智、慧、化”八家拳术精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拳种 , 讲究“以静制动 , 犯者即仆” , 这倒正合了那段关于张松溪的历史记载 。 书中所介绍的松溪太极 , 古朴典雅 , 处处体现着道家的谦恭自守 , 朴实无华 。
一直渴求将文化和动作结合的李凯 , 开始照着游明生老师书中所示开始练习松溪太极拳 , 但练得很别扭 , 也无法解决练习中遇到的很多问题 。 警校毕业后 , 他前往游明生老师的故乡——南充 , 欲拜其为师 , 学习正宗武当松溪太极功夫 。
“我觉得功夫其实是旁枝末节的 , 因为在警校的时候我就很能打 , 我更看重的是功夫内在的神韵 , 太极可以说是用武术的形式在演绎道家文化 , 功夫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家思想 。 静极而动 , 动中呈现的也是静 。 而我选择松溪太极还有一个原因是 , 这个流派有可靠的文字记载 , 有完整的功夫体系 。 ”谈起被松溪太极吸引的原因 , 李凯如是说 。
初次见到游明生老师 , 这位在当代武坛鼎鼎大名的“武林夜侠” , 只是一位清瘦的老者 , 但精神矍铄 , 中气充盈 。 当李凯说明来意后 , 师父说 , “你要跟着我学也可以 , 但我要首先声明 , 我教不了你那些神功绝技 。 ”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他的内心 , 当时全国掀起各种武术热 , 什么“掌能开砖”、“头能开石”、“硬气功”等 , 在李凯看来不过是花里胡哨的架势罢了 。 他当即拜游明生为师 , 正式跟随师父学习松溪太极 。 从散打格斗的刚毅凌厉 , 转向太极的刚柔相济 , 缓急相兼 。
推荐阅读
- 古稀癌症老人 借太极获重生
- 1 太极养生十三式
- 太极加推拿 母女齐保健
- “默练”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性
- 探理太极拳的无极之境
- “静”是太极拳的本源
- 太极:以“哲”慧心
- 60岁后 女练游泳男打太极
- 道家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 练太极治好了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