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主张练拳越慢越好,功夫越深,才能练得越慢而不停顿 。 一九八二年洪老师与马岳梁(一九0一~一九九八)在上海见面,谈到刘先生,马老说认识,是师兄弟 。 洪老师开玩笑说我应称你为师叔,马老哈哈大笑 。
洪老师练吴式约半年后,他们在北京的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京剧名武生杨小楼跟陈家沟来的陈发科学陈氏太极拳 。 他们非常感兴趣,想看看陈式太极拳是怎么样的,因为知道杨式是从陈式来的,大家商议后,刘先生出面,托人请陈发科来刘家,面谈教拳事宜 。
陈发科当时四十二岁,来到后寒喧数语,就脱去外衣到院中表演 。 洪老师他们想,太极拳功夫越好练得越慢,准备用一、二个小时来看这名家表演 。 那知道两趟拳才练了十几分钟,不仅动作迅速,还不断震脚、跳跃、拳带风声的发劲,使洪老师他们瞠目结舌 。 陈发科表演后略坐即走,他一走,学生们就大发议论:太极拳要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这么快,不是把丝抽断了,震脚震得屋顶掉沙,那有这样的猫行?等等 。 但是刘先生功夫好,见识高一筹,他说:「动作虽快,却是圆的旋转,虽然发劲多,却是松的,从手臂看,肌肉也不是鼓成块的,应属内功 。 既然已托人请来,那就先跟他学学,等学完套路,我先和他推推手 。 如果比我高,就学下去,否则,就不必多花钱 。 」于是,每人每月交大洋二元,三十人凑足六十元,每星期陈发科来教三次 。
刘先生经常教导学生,练太极拳要立身中正,不许前俯后仰,折了腰劲 。 步法要虚实变化,灵活稳当 。 刘先生和陈发科试验推手,是在学完一路之后,洪老师他们觉得刘先生水平很高,应该和陈发科差不多的 。 谁知一接触,差距立分,而且距离太悬殊了,简直难以相信 。 刘先生像个三岁的孩子,完全不能自主,略被前引即俯倾,略被挤按即后仰,腰劲不但全折了,步法也全乱了 。 而且陈发科一次捋时,误将刘先生肘关节扭伤,贴上膏药,还疼了近一个月 。 因此,后来学生们几乎不敢学推手,陈发科笑说:「他有小顶劲,我没注意,才误伤 。 你们松着随,我注意点,就没事 。 若教推手就伤人,那还行 。 」刘先生带着学生就继续学下去 。
四、许禹生学陈式太极拳:
许万生(一八七九~一九四五)出身清朝贵族,家中重视练武,从小就跟许多名家练武,曾跟董海川的学生刘凤春学八卦掌,跟杨澄甫(一八八三~一九二六)的父亲杨健侯(一八三九~一九一七)学杨式太极拳,功夫很好,是当时北京界的领袖 。 一九一二年创办北京体育研究社,任副社长(社长由当时的北京市长挂名) 。 曾聘请吴鉴泉(一八七O~一九四二)、杨澄甫、孙禄堂(一八六一~一九二二)、纪子修、程有龙(?~一九二八,董海州的学生程廷华之子)等名家在该社任教 。 后来经人介绍向陈发科学拳 。 会面后,陈发科因他年纪较长,又是有名人物,主动提出作为半师半友,交流 。 学了几年后,许禹生对人说:「当时陈师照颐我的声誉,以友自居 。 今天我才感觉到我们功夫差距太大了 。 便是让我邀请北京武术界,当着大家的面,磕头拜师,我也甘心情愿 。 」能让许禹生这么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 许自己功夫很好,也知道杨健侯、杨澄甫、吴鉴泉、孙禄堂等太极拳名家的功夫,陈发科若没有特别的功夫,是不会让许口服心服说出这样的话来的 。
洪老师曾见许禹生和陈发科练推手,许一用劲就被陈发科打起离地数尺而跌出 。 有一次许禹生谈破解左手拿之法为:以右拳用力猛砸对方左臂弯,左手就可以撤出,随即以右拳上击对方下颊 。 陈发科开玩笑说让他试试 。 当许欲砸下时,陈发科即将手指加强缠劲,许竟噭声跪地 。
推荐阅读
- 开肩开胯 浅谈太极推手-陈炎林
- 茵陈能长期性当茶喝吗 对乙肝病毒有益处吗
- 陈式太极拳的刚与柔-陈正雷 太极拳的“ 神”、“意”、“气”内功理法
- 陈龙骧老师阐述太极拳推手要领 金庸论太极
- 太极拳的技击和养生 陈雄:太极拳桩功
- 试举一式,来说明真实太极拳...单鞭 陈龙骧:李雅轩先师传授的太极步法
- 正宗陈皮的制作方法 什么桔子皮可做陈皮
- 陈雄著 十三种松胯状态 如何学练传统扬式太极拳
- 陈照奎论学拳的三个关键问题 吴式方架太极拳的锻炼步骤-孙南馨
- 陈式太极拳拳法三字经 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