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科曾对洪老师说过:「禹生的功夫不错,发劲虽未掌握缠丝,却也发得干脆 。 」这句话也是对我们一个提醒:发劲不但要干脆,好的发劲也须具备缠丝(螺旋) 。 因为有一些人或书刊谈到太极拳的发劲时总强调要干脆,「向前直射」,以为化劲才须螺旋,不知发动同样也须螺旋 。 当然这个螺旋须掌握得好才不会破坏干脆 。
一九二六年杨澄甫的学生陈微明出的太极拳书,就有杨澄甫和许禹生推手的照片四张 。 顺便谈一下,沉家桢(一八九一~一九七二)也是幼年爱武,后跟杨健候学太极拳,杨健侯死后继续跟杨澄甫学拳多年,一九二八年开始跟陈发科学陈式太极拳,有十年之久,是北平国术馆名誉董事长,也是武术界名人 。 一九六三年与顾留馨合着有《陈式太极拳》一书,影响很大 。
五、李剑华试艺:
李剑华也是刘凤春的学生,八卦掌的功夫很好,身材高大,体重在二百斤以上,是当时东北大学(学校在北京)的武术教师 。 某年(洪老师不记得是具体哪一年),北京举行武术擂台赛,由许禹生主持 。 有一天在许家里商量比赛的方法,大家拟请陈发科担任裁判,但陈发科说自已只懂陈式太极,不懂其它武术,裁判错了反而不好,推辞不做,许禹生就请陈发科任大会的顾问 。 当时的比赛是没有分体重级别的,抽签抽到谁,谁就是对手 。 谈到比赛的时间时,大家同意每对打十五分钟,陈发科提出:「这样太长了,每小时才能赛出四对八人,那么多人要赛多少天才能完?再说打笨架的十五分钟也分出胜负来了 。 这还是武术比赛吗?」大家见他说得有理,便问他认为须多少分钟 。 陈发科说:「三分钟如何?」李剑华说:「三分钟够吗?」陈发科说:「这是迁就一般人的水平,若依我说,则口里说一、二、三,甚至只说出一字,便胜负立判,那才叫武艺呢 。 」李剑华笑说:「能那么快吗?」陈发科亦笑说:「不信,咱们就试试看 。 」于是让李进着,李的手到陈发科胸前,陈发科以横放在胸前的右手接着,向左稍一转身,用右肘发劲,把二百斤重的李剑华打起尺许,发出数尺远,撞在墙上,将许禹生室内墙上挂的照片镜框碰下来好几个 。 大家哄堂大笑,李剑华也边笑还说:「信了,信了,可是把我的灵魂都吓飞了 。 」陈发科笑问:「你怕什么?」李说:「你要伤着我呢?」陈问:「你哪里疼了?」李摸摸身上,哪里也不疼,回想被打时,仅仅感到擦着衣服,便腾然飞起 。 事后,李见所穿礼服呢马褂上有一片墙上的白灰,拍打不掉,要用刷子刷才去掉 。 大家无不叹服,赞为绝技,这是洪老师目睹的事,他曾跟我讲述陈发科当时的动作,说是用拗拦肘的方法打的 。 这件事不单说明陈发科的功夫很好,也说明陈发科对自己的功夫很有信心 。 因为陈发科说这话并不是对自己的学生说的,自己学生平时有推过手,知道他们的水平,知道一招就可把他们打出 。 但当时在座的是北京武术界的名流,每人都各有专长,要让这些名家一招而分胜负,那必须是功夫高得不得了 。 当然,陈发科并不是狂妄无知的人,而是在讨论到武术的真谛时不经意的流露 。 陈发科认为真正的武艺应当是这么高的,不但跟不懂武术的人打笨架不同,也跟一般练武术的人水平大不相同,才是真正的「武的艺术」 。 李剑华后来也跟陈发科学习陈式太极拳 。
六、与沈三较艺:
沈三是当时中国最有名的摔跤专家,就在上面提到的北京武术比赛大会上,有人介绍沉三和陈发科相识 。 二人互道仰慕后,沉三直爽地说:「我们学摔跤的人对太极拳没有认识,总以为这个套路只是活动身体,而不是武术,如果在比赛会上,练太极的抽签恰好和摔跤的成对,该怎么办?」陈发科笑笑说:「那也不能抽了不算,当然也该有办法,比如过去打仗,岂可挑选对手?不过,我却不一定准能应付 。 」沉三说:「咱们研究研究 。 」陈发科说:「我虽不会摔跤,但也喜欢看摔跤比赛 。 」说着把两臂伸过去给沉三抓住,并说:「我见过摔跤是这样先抓 。 」洪老师和同学们都暗想:今天二位名家比试,有眼福欣赏了 。 沉三刚握住陈发科手臂,刚好有人呼唤他们去商量什么事 。 沉三撒开了手,二人相视哈哈一笑,一同走去,洪老师他们为看不到比试而感到遗憾 。
推荐阅读
- 开肩开胯 浅谈太极推手-陈炎林
- 茵陈能长期性当茶喝吗 对乙肝病毒有益处吗
- 陈式太极拳的刚与柔-陈正雷 太极拳的“ 神”、“意”、“气”内功理法
- 陈龙骧老师阐述太极拳推手要领 金庸论太极
- 太极拳的技击和养生 陈雄:太极拳桩功
- 试举一式,来说明真实太极拳...单鞭 陈龙骧:李雅轩先师传授的太极步法
- 正宗陈皮的制作方法 什么桔子皮可做陈皮
- 陈雄著 十三种松胯状态 如何学练传统扬式太极拳
- 陈照奎论学拳的三个关键问题 吴式方架太极拳的锻炼步骤-孙南馨
- 陈式太极拳拳法三字经 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