裆圆胯撑(中级阶段)和松胯活裆(高级阶段)这两个概念 , 似乎不难明门 , 但如何练到位却是需要研究的 。 现以杨式115式太极拳为例 , 谈谈个人练功体会 。
一、缩胯
缩胯是由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 , 与腰腿合胯为一 , 而不是屈胯凸臀 。 缩胯在从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 , 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 。 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 , 既能形成身整退化 , 又能使下盘稳如泰山 , 并为后半部分进攻发劲提供足够的动力距缩胯用于揽雀尾的按势后推、如封似闭、倒撵猴、海底针 , 或是其它弓步转为半马步的动作 。
二、落胯
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 , 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 。 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 , 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 。 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 , 胯以上肢体向上领劲(即虚灵顶劲) 。 要落胯沉稳与脚蹬腰发协调顺达 , 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 , 在稳固的下盘支撑下将劲道作用于目标上 , 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 。 落胯应足放松境界的层次 , 而非表面姿势的技巧 。 因为 , 技巧无论多高 , 摆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 , 仍习惯本能去顶 。 然而 , 进入松透的落胯 , 外力进来不是被吞人身体 , 就抑或是被轻松化掉 。 太极拳名师林文涛先生在教学中常说:“接劲就是落胯 , 落胯要敏捷 。 ”落胯用于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 。
三、坐胯
坐胯是指在落胯的基础上 , 臀冉加点下坠的意识 。 下坠的时候注意胯仍持着落 , 不能挺出去 。 坐胯时立身中正 , 臀部肌肉和胯骨自然下垂 。 膝盖要朝着脚尖的方向微微顶一点儿 , 实脚尖有回扣之意 。 要体悟下肢在放松状态下的对拉 , 要领做对了 , 脚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会有沉胀的感觉 。 太极拳名家陈微明先生教授太极推手时指出:“化劲首以松腰坐胯 , 以腰松沉之转动为主 。 ”坐胯用于揽雀尾、搂膝拗步掌等动作 。
四、塌胯
塌胯与顶头同是太极拳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 , 从作用上说 , 它与沉劲、化劲、发劲等关系密切 。 太极拳名师张义敬先生在《太极拳拳理传真》一书中谈到塌胯时说:“太极拳多用弓箭步 , 初练塌胯 , 后腿髋关节必然紧张 , 很不自然 , 这正是不松的缘故 。 ”弓箭步的后脚 , 膝关节应力微曲 , 但弯曲过多 , 髋关节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 但膝关节僵直也不对 。 粗看后脚似直非直 , 其实胯根撑开而松沉 , 后脚似弓膝微曲 。 松腰塌胯 , 在求髋关节的灵活 , 特别是在立身中正身体下的灵活 。 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 , 所谓气沉丹田、松腰塌胯、开裆、沉气等等说法 , 都不过是在强调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 。 在髋关节灵活之后 , 再加以腰部的旋转自如 , 才可能化解对方的来力 , 安稳不败 。 一般化劲不好的人 , 大多是没有经过严格的塌胯训练 , 髋关节未能松柔灵活的结果 。 运用弓步时先落胯 , 后塌胯 。 塌胯时腰背部和臀部肌肉放松 , 胯骨自然下垂 , 胯骨与脚底涌泉穴形成弹弓势 。 太极拳名家林墨根先生说:“发劲时松腰塌胯 , 对方就跌出去了 。 ”塌胯用于揽雀尾的按势前推、搂膝拗步掌、撇身捶等动作 。
五、开胯
它不是指广义的开胯 , 而是狭义的开胯 , 是指左右两胯的对拉松开 , 膝盖外展 。 胯的对拉松开是以意气带动形体 , 是胯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内藏匀劲的绷松 , 不是松懈式机械的拉开 。 开胯后 , 其势产生一种既沉稳又灵活的弹力 , 与意念一起形成整体劲 。 开胯发劲时应是瞬间爆发的 , 不宜延时僵滞 。 开胯用于单鞭掌、扇通臂等动作 。
推荐阅读
- 修正版 何人识得揽擦衣 乾隆抄本太极拳经与太极拳论
- 如何提高太极拳的技击水平 太极推手十二要素
- 修炼太极拳的十二个思想 太极之乐-修炼太极拳乐趣无穷
- 质量改进与提高太极拳水平初探 冯志强大师谈太极拳修炼秘诀
- 尾骨翻起与撅臀 衡量太极拳的标准
- 静心慢练是活桩 太极拳中的“足”
- 太极拳中的对拉与弓劲 解读[裆]与[裆劲]
- 壶中日月化太极 太极拳套路的作用
- 太极拳“提肾阴”增功体悟 练拳发力要不要与呼吸配合
- 浅议命门穴在太极拳运动中的枢纽作用 太极拳中的十二对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