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的掤劲 把太极拳练到最高境界的秘诀-虚静空灵

练到最高境界时, 会出现虚静空灵的感觉, 精神集中, 静得头发竖起, 眼神显灵眼 。 身体松软得气沉腹下,感觉身体没有重量 。 但是, 肢体仍然棚劲不丢, 气贯周身 。 在动作转换时, 气柱下沉到地, 裆走下弧, 梢节领进, 身体转动, 领内气旋转 。
提到人体内气, 也就是丹田之气, 由四种气组合:一是秉承父母先天的元气, 二是人体内脏两肾生成的气为真气, 三是吸纳自然空气氧化生成的气为轻气, 四是纳入食物化合的精微之气为精气 。 元气、真气、轻气、精气混合成内气, 在外表现于肢体的鼓涨 。 人有内气, 再让内气畅通, 就精力旺盛, 思想敏捷, 祛病强身 。 这是太极拳爱好者追求的最终目标 。
无论何门何派均要求静中求动、动中求静, 以虚静空灵为极致 。 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虚静空灵呢?
一、要想虚静空灵, 心先虚静
太极拳的提高取决于虚静功夫的深入 。 陈鑫论述:“心中一切无所着,一念无所思 。 ”他说的“心中一物无所着”, 就是不在心中存放任何东西, 心不执着于任何事情, 因为有了任何的执着都可能会失去平静的心 。
虚静, 首先是心能虚静 。 心为一身之主宰, 心能静则全体皆静, 心能虚则周身皆虚, 五官百骸皆从心也 。 身心虚静则神能安宁 。 神宁则念有所止, 气有所归, 一念无思, 一物无有, 周身内外一片空灵, 中气存于中 。
太极拳既是动中求静, 亦是静中有动, 静待其动 。 静待其动:一是在行拳时, 一势既完时静待下一势的“势”动, 即动而复静, 静中有预动之势, 内气若能运到十分充足则下势之机自然跃跃欲动 。 二是在推手较技时的静待“彼”动, 即舍己从人, 彼不动, 己不动;彼微动, 己先动 。 三是实战时, 若能身心虚静, 则精神内固, 气不散乱, 神气合一, 意在人先, 人不知我, 而我独知人, 以静制动, 后发先至 。
二、要想虚静空灵就要意守丹田后撑命门
太极重命门, 重丹田 。 练要时刻注意发挥命门穴的枢纽作用, 命门穴是全身重心之所在, 执中达四旁, 劲贯脊中, 力由脊发, 命门穴为原动力之源泉, 知命门方可知太极了 。
练太极拳达到气沉丹田, 意守丹田, 不是目的, 而后撑命门穴, 让脊背鼓胀, 使丹田生发之气遍走全身, 使气血通畅, 内功上身, 防身健身, 才是最终目的 。 命门穴位于两肾之间, 属督脉, 有生命之门, 先天之根本的含义 。 命门穴与任脉的神厥穴(肚脐)又前后对称, 与缠绕腰一周的带脉相交 。 带脉起于季脉肋下方, 横绕腰腹周围, 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 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 腰腹部是三脉脉气所发之处, 又为下丹田真气之所在 。
顾留馨讲道, “一身备五弓” 。 “一身备五弓”指的是身躯犹如一把弓, 两手为两把弓, 两足又为两把弓 。 五弓合力即为全身的整体劲 。 五弓以身弓为主, 身弓以腰为弓把, 腰脊命门穴始终以意气贯注, 中定不摆 。 动作时以命门穴为轴心, 以两腰肾的抽换来变换身体的虚实 。 “身弓”对身法非常重要, 腰脊一转周身皆动, 体现了腰脊的主宰作用 。 而命门穴位于身弓的中心位置, 有助于身体的动态平衡, 起中定作用 。
因此, 只有气沉丹田, 意守丹田, 气多了, 才能后撑命门穴, 使丹田生发之气遍走全身 。
“气撑命门”后, 内气上行贯大椎、肩、肘、腕, 内气下行贯穿胯、膝、足跟, 方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的完整协调境界 。 太极的发力方法就是“气撑后命门”用意把“命门”外撑, 同时取得足蹬地的反作用力, 合力发出爆发力, 全身发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