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医学宗师—李中梓的行医之路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居士,江苏云间南汇(今属上海浦东新区)人 。 李中梓熟谙儒学经典,深入研读医籍,穷究医理,著述颇丰,尤以《医宗必读》影响深远 。
· 著《医宗必读》
《医宗必读》全书共十卷,从理、法、方、药诸方面阐释治疗手段和临床经验,内容系统规范,百科全书式地构建了中医学的架构,在经典与临床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学知识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该书阐释的医理通俗易懂,非学医之人亦可把它当作医学参考书,从中了解医学知识 。
在李中梓生活的时代,医生为了应付门诊,多学习唐宋以来的药书、方书,只追求“术”而不求“道”,更不愿在研究传统医学经典方面下苦功夫 。 李中梓认为《黄帝内经》为医书之祖,从事医学者应勤求精究,故在《医宗必读》卷首即设《读〈内经〉论》,并指出应“精深儒典,洞彻玄宗,通于性命之故,达于文章之微,广征医籍,博访先知,思维与问学交参,精气与《灵》《素》相遇,将默通有熊氏于灵兰之室,伯高、少俞,对扬问难,究极义理”,如此才能担负起医者的神圣使命 。
《医宗必读》次篇为《读四大家论》,指出金元四大家也是依《黄帝内经》宗旨而发展,纠偏补弊,各有千秋 。 文中一再强调仅知某一派的医术往往会有偏颇,主张治学应贯通诸家之长,不偏不倚,从而纠正了门派医学中忽视基本医理与公共常识的偏失 。
· 普及中医药
李中梓作为明末清初一代医学宗师,在中医学的普及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 李中梓所生活的年代,苏浙一带的习医风气非常浓厚,先后出现了薛己、张介宾、汪机、王肯堂、李时珍等著名医家,大量医药著作广泛流传 。 李中梓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其论述医理颇能深入浅出,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最为初学之捷径,故在医界广为传诵 。
李中梓著有《内经知要》《药性解》《医宗必读》《伤寒括要》《本草通玄》《病机沙篆》《诊家正眼》《颐生微论》以及后人整理的《里中医案》 。 《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篆》三书汇刊,名曰《士材三书》 。 《李中梓医案》共收医案50多则,不分门类,不立标题,大多为内科杂病疑难治案 。 书中体现出李氏长于脉诊和辨证,处方灵活,按语明晰 。 该书初未刊行,后收入其侄李延昰的《脉诀汇辨》中 。
李中梓重视研究医理,对《素问》《难经》有深刻的理解和阐释,并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 。 他在药学上造诣同样深厚,所著《医宗必读》《颐生微论》都系统编撰了本草内容 。 他根据《本草纲目》删繁就简,采集名论,辑入自己的书中,还先后著有《药性解》《本草通玄》等本草著作 。
李中梓不偏执于某家,全面继承各家之说,从不同侧面丰富和充实了中医学理论 。 其著作大都卷帙不多,但概括面较广,文字精简,深入浅出,便于初学,在医学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 重视“先天”与“后天”
李中梓在脏腑辨证方面特别重视脾和肾,他在《医宗必读》中围绕“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展开讨论,对后世影响很大 。 李中梓认为,治病求本,而生命之本不外乎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两方面 。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 肾藏精,是生命之本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 。 脾和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先天温养激发后天,后天补充先天 。
推荐阅读
- 【植物】辛夷是什么植物
- 朱肱的故事—无意为官的他一心学医,终成医学博士
- 唐慎微的故事—深于经方,忠于医学
- 唐代名医王冰的故事—精研道教,尤嗜医学
- 万密斋的医学贡献
- 【用途】芦苇的用途:在畜牧业、制造业及临床医学上用途甚广
- 傣族医学的治疗方法
- 傣族医学理论
- 傣族医学的发展历史
- 当神奇的牛黄遇到清代医学奇才徐大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