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机明势-论太极拳的指导思想 太极拳的文化体认断想( 三 )


(七)
形于手指
指尖微领是真诀 静运无慌气内转
盘架熟时以内里消息为基准 不断微分练细
切身体证拳论
所谓 以心行气 以气运身
如何 用意不用力
如何 劲断意不断
如何 鼓荡与贯穿
如何 凡此皆是意 。 。 。 。 等等不一而足
这时体会前贤说的道理 句句可落实 语语能见道
再看《太极拳论》会明白些 贯通些子
心越练越静 气越练越满 劲越练越沉 拳越练越柔
如水上行舟 天上行云
“表里粗精无不到”
还是一段 知己工夫
岂一个
爽 字了得
(八)
道不远于人,人自远于道耳 。
所以远于道者,养命不知法 。
所以不知法者,下功不识时 。
所以不识时者,不达天地之机也 。
古人进德修业,必延访明师良友,
有见闻广博之师
有道德轶群之师
有品望着隆之师
有方外超迈之师 。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
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
(九)
于若即若离之中以求,在有意无意之间而得
先要养气,养是入道要紧
气粗则心浮,心浮则胆大,胆大则人欲肆,欲肆则心不定,道心不定,
至人心如太虚,过之即化,无所留余;
贤人勉强而行,久久不懈,可与至诚;
中人如泡幻影,时起时灭,或现或隐;
下人只在小惠,反之于心,其实不然 。
从猛火中锻炼,方成铁汉;
从深水中跃出,乃是潜龙 。
太极,一身龙虎象周全也
昼,动机也 。 万物皆动,而我亦动之;
夜,静机也 。 万物皆静,而我亦静之 。
一动一静,与物消长,此天地自然之气机,生生不息之道也 。
能知虚实之理,守之默默;
亦通刚柔之论,含之深深 。
练拳本分,全无渣滓,相时而行,因几而动,
胸中若有天空地阔之妙, 云行雾散之致,
立心高远,摆脱牢笼,真有功行圆满之期也
太极 最怕阴阳游移
不忠不信,不慈不惠 。
心为大本, 大本有亏,小善何益?
练拳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德以帅武 武以辅德 以武会友 如切如磋
少年练拳,不患其不奋迅,常患以奋迅而成卤莽,故当抑其躁心
老成修功,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缩,故当振其惰气
成败为无情之物,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
顺逆乃耐久之境,处得他好,他益你越深
练拳宜方,正其规矩以达体
应敌当圆, 中其机枢以施用
练拳无一点真恳的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
推手无一段圆活的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十)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 德薄者终学不成也 。
语道不简易,盖心未简易,须实有是德,则言自归约 。
盖趣向自是居简,久则至于简也 。
高者抑之,卑者举之,虚者实之,
碍者通之,众者一之,合者散之 。
要之立乎大中至正之矩
太极----后天返先天 自然而然才对
孔子有句名言: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说的是如果学生自己不为某个问题大伤脑筋、苦恼困惑的话,
他是不会轻易去启发教诲这个学生的.
也就是说,自身要先有解决问题的欲望这个内因,外因才能因势利导,起到作用.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
盘架-----动中求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