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机明势-论太极拳的指导思想 太极拳的文化体认断想( 四 )


运用----静中寓动
然后动静兼顾 自然而然
古人讲开卷有益
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练拳修功亦然
欲求练拳得益 要 活练拳 练活拳 练拳活
自在自然,所以養道
無用無為,所以養性
清靜恬淡,所以養心
虛極靜篤,所以養神
蹈仁履義,所以養德
無伎無求,所以養品
知足知止,所以養身
守中守一,所以養氣
無思無慮,所以養精
清心寡欲,所以養身
人要懂点窍,知点几,留点神,下点气
你便想得穿,看得破,做得事,成得人
(十一)
中国文化对人生最高修命的一个原则是“绝学无忧,乐天知命” 。
绝学乐天---即知道宇宙的法则,合于自然;
无忧知命---就是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谛,乃至自己生命的价值 。
到极处即是
一个人不但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历史负责,要对千秋万世的后代子孙负责 。
继往圣绝学 张百代心目
先圣曰:“举而措诸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一个人,在活着的一生里,做一件事情,对世界人类永远有功劳,永远有利益给人家,这才叫事业,这就是人生和价值 。 也就是公道也就可以“抱一而为天下式”!
历史永远在阴阳演变中不断递进!
所谓:“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尽乎象矣”!
恋太极也就是在这不断体证中
超拔挺立
昂首天外
成全此一 不可须臾离的天 地 人 之道
(十二)
八门五步
八门----描述的是立体空间状态,八卦代表立体三维空间的四方八面,三轴成直角相交的立体坐标,一个空间分割成八个象限,拳谱称为「四正四隅」 。 代表在一个在球面流动的次序,也即太极S曲线
五步----代表平面(地面)的动态次序前、后、左、右、中五方称为五行,即指进、退、顾、盼、定
整体上---太极一开一合
开-----相生----是扩大
合-----相克----是收缩
动静之间营造了----千变万化的“态势”
故八门五步----又被总称为“十三势”
现代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场论、等都可以作为解释的理论模型和范式
在“理镜层面”起到纲举目张,整体把握的效果
落实到具体的太极拳就是“术的层面”
就是实践方法和达到的意境,学就是学前人的方法经验,
其中文化的传承性和人的“习得性”起决定作用
本质上反映了人的文化状态、生存理念和意义
每一步的提高都只是对太极的认识提高了
认知提高的结果
对太极拳的艺境的体认也随之深入了
对自己的心性把握能力也有了一番新的体验和肯定
自然而然
所有的工夫在尽其当然
所有的变化在听其自然
听是一种平和的态度、一种有效的沟通、一种互依的交流、一种低成本的方法
不断的倾听、聆听自己、他人、甚至整个的 。 。 。
这就是太极的心法
太极不需要理论 太极只需要体验
体验就是生存 生存就是体验
太极时时处处都存在
太极时时处处都用得着
一篇《太极拳论》就是一番体验 就是一段实实在在的体悟记录

【知机明势-论太极拳的指导思想 太极拳的文化体认断想】
的行功走架盘知己的,盘的是一松到底,盘的是劲落于脚,盘的是周身一家,盘的是一身备五弓 。 这四者皆备,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身躯盘成一个点 。 这个点充而大之,可谓圆满,可谓气势,可谓虚无,可谓不凸不凹,可谓无缺无陷 。 这个点缩而小之,则为无圈之点--太小太小的极点--太极之点 。 此点即为习者立身中正的枰准之点,此点即为习者虚实开合的中定之点 。 在拳式的每一动作中必须有此一点作为习者全神贯注的维系之点 。 除此点之外,周身别无他处有一丝毫之感觉 。 何处有感觉,何处未松透 。 此一着意之点,即为动中求静之静点 。 习拳时由起式到收式的全过程中,每一瞬间都有此一静点 。 在这每一个静点上都可以八面支撑,八面转换灵便 。 在这每一个相邻的静点之间又相对于中定之点而存在着极其细微(趋近于零)的不平衡,由此导致了形体在静点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