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性贤:太极学疑义问答十三摘要 “有气者无力”别解-路迪民( 七 )


(7)问:左右上下 , 虚实如何分清?
答:人体之肌肉骨骼与神经组织是有系统之构造 , 行架以用心意鬆沉為最 。 以中心推动重身為要 , 定静鬆沉微主 , 必须绵绵不断 , 不可患忽断之弊 , 以内运达外动 , 转运而產生内劲 , 久之自然均匀 。 左右一虚一实 , 以上下虚实来説 , 则左上实左下则虚;右上实则右下虚 , 每个动作皆包含交叉内变与重身交换之作用 , 合乎人体交叉神经之配合 。 因此内劲运转 , 最重要虚实分清 , 动步不动身虚实则分清 , 动身不动手手则被动也 。 如果动步有动身 , 即虚实不分清 , 动身有动手则肩手牵挂欠放鬆 , 必须以心意為主动 , 上下相随 , 左右相辅 , 磨转心不转周身一家 , 轻灵圆滑 , 一呼一吸 , 一开一合 , 如长江大海一动无处不动 , 惟动有以意气运身 , 动有程序 , 似逐波长流自然之态 。
(8)问:太极拳体用基本练法是什么?
答:如鬆身五法里是循太极拳最基本之原理 , 要精神集中 , 否则神气涣散 , 无法收到内练之效 。 要做到三不动 , 即头、手、脚底不动 。 动则意在先 , 意带气动 , 动步身不动 。 转动腰胯為先 , 手随腰胯而动 。 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间 。 要穷理以尽性 , 拳理通则拳架通 , 拳理不通拳架亦不通 。 内体通外体 , 能通则无所不通 。 拳祖说: “体用修成” 。 能鬆透则千变万化能捨己从人 , 忘我无我之境界而达全身是手手非手 。 体用方法不能融会贯通 , 不明鬆身五法内是太极原理基本之重要性 , 捨本求末 , 一无所成 , 何言体用?
(9)问: 鬆腹 , 垂臀其意何在?
答:鬆腹关係殊大 , 腹部是丹田蓄气之库 , 气沉丹田是以心运气于丹田 , 然后便能转运全身 , 若气听于丹田而不运是為滞气 , 谓之“胀” , 故气下沉后稍停即转运则不滞留腹遂鬆柔 , 久之而有弹性 , 使气行遍全身 , 内气可敛入脊骨 。 十三势歌云:“腹内鬆净气腾然” , 切不宜气积腹部 , 久之则腹部凸出 。
垂臀 , 垂臀者即於每一动作中 , 臀应鬆垂下不可突出 , 亦不可凹閭 , 一般教与学者多忽略这要点 。 鬆腹与垂臀相辅相成 , 两者缺一不可否则根浮腰硬 , 身体失去中心 。 控制重身达到中定 。 练有得法可验上腹部近丹田处 , 用手指按之急放 。 必有弹性之感觉 。 臀收如棉花也 。
(10)问:真正太极精神所在是什么?
答:明师开导指点一样 , 但学习者因心态各异 , 故其成就有别 。 真正太极拳道不止练其形 , 亦要通达其理 。 为人处世一举一动都合乎道理 , 学到、练到、悟到 , 把太极真理融化到人生之每个细节里:不争名求利 , 不為私心著想 , 一生中全心全意虔诚奉献太极道学 , 发扬祖师精神 , 使全世界人类身心健康才是真正太极精神所在 。
(11)问:研练太极学 , 每天应练多少套架子?
答:练架行动应符中庸之道 , 练要得法 。 有人说 , 每天早晚练架子十套 , 每套架子二十五分鐘 。 只求量徒耗力洩气 , 与真正太极真理相反 , 这只能多流汗 , 而达减肥作用 , 对内体内功内臟运动毫无裨益 。 余先师郑曼青遗著有说:“余每晨行功行气三十七势 , 一套架子只费七分鐘 。 ”多练或少练贵在得法為宜 。 一般学者随余肯遵循余自修十年心得和经验的方法 , 每天早晚公餘肯花五分鐘时间以一式分化两动熟练 , 每步分为二式或三式耐心细心来自修 , 无一不成功之理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