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水草蔸萝卜,赶水草蔸萝卜特点

綦江赶水草蔸萝卜 , 因用稻草编织的“草蔸”蔸种而得名 , 草蔸萝卜实际就是在草蔸里生长的萝卜 。赶水草蔸萝卜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 。
据说 , 赶水草蔸萝卜的发源地在赶水镇铁石垭村8组(原玉荷村) , 首创这种种植方法的人是穆氏家族 。
赶水镇村民历来都有种植萝卜的传统 , 家家户户每年都要种很多萝卜 。穆氏家族是赶水当地的大家族 , 也是种萝卜的大户 , 但穆家种出来的萝卜总是没有别人的好 , 穆家长辈总结出原因是缺少肥料 。怎样才能保证萝卜生长期所需的营养呢?据说是穆家一个长辈在清理鸡窝时突发奇想:鸡从小长到大都离不开窝 , 这萝卜的生长会不会也和鸡窝一样?如果也给萝卜一个窝 , 这个窝里有足够的肥料供应 , 萝卜就不愁长不大了 。于是 , 穆家长辈就用屋后的竹子和谷草编蔸 , 再把草蔸放进粪坑里浸泡 。第二年 , 将粪坑里浸泡后的草蔸捞起来 , 挑到地里 , 打窝后把草蔸放进去 , 再在草蔸上放进细土、点上萝卜种子 , 最后放谷草 。一个月后 , 萝卜长苗 , 再培上一定数量的细土 。经过精心培育长出的萝卜个大、色白、细嫩 , 形状圆润似草蔸 。果然 , 这一年 , 穆家萝卜喜获丰收 , 供不应求 。因为萝卜是在草蔸里长大的 , 人们就把这种个大质优的萝卜取名为“草蔸”萝卜 。
清朝年间 , 地方政府还专门派人到穆家实地调查、品尝草蔸萝卜 , 尝后如获至宝 , 便组织力量精选个大皮白的萝卜 , 送到京城邀功请赏 。据说 , 皇上和满朝的文武大臣品尝后 , 赞不绝口 。草蔸萝卜从此成了朝廷贡品 。每年 , 地方政府都要选上等的萝卜送往朝廷 。由此 , 草蔸萝卜声名鹊起 。很多文人墨客也千里迢迢来到赶水镇品尝 , 并写下了诸如:“头戴翡翠冠 , 外披彩霞衣 , 身如洁白玉 , 根似人参须”的赞美诗句 。
新中国成立后 , 赶水草蔸萝卜受到了各级人民政府的关注 。1953年 , 赶水草蔸萝卜获得綦江和江津地委“地方土特产”称号;1958年 , 由玉荷村选送的草蔸萝卜(每个重20多斤)获重庆市专项奖;1959年 , 草蔸萝卜被四川省列为地方土特产 。
近年来 , 重庆市农业局、市蔬菜协会等机构团体多次到赶水镇实地考察调研 , 对草蔸萝卜进行综合化验分析 , 确认所含的维生素、钙、磷、碳水化合物、淀粉等主要指标高于和优于其他萝卜 。草蔸萝卜具有利尿、通便、清热解毒、减肥保健等功效 。
【赶水草蔸萝卜,赶水草蔸萝卜特点】赶水草蔸萝卜具有个大、形圆、皮薄、汁多、味美、化渣等特点 , 其色泽、味道和功效均十分适合城市居民“食要绿色、食要保健”的需求 , 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的喜爱 。赶水草蔸萝卜凉拌、煮、炖、炒、泡等皆宜 , 用其炖羊肉更是食中一绝 , 可谓美味佳肴 。如今 , 数千亩新获无公害认证的赶水草蔸萝卜正陆续供应重庆主城 , 走向市民餐桌 , 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青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