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风俗习惯介绍 回族风俗习惯

【回族风俗习惯介绍 回族风俗习惯】

回族风俗习惯介绍 回族风俗习惯

文章插图
回族风俗习惯 , 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 , 所不同者主要体现在头饰上 , 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沿小圆帽 。 妇女多戴盖头 , 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少女及新婚妇戴绿色的 , 中年妇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 。
回族男子在节日或遇有红白喜事时 , 喜戴白色小帽 , 妇女则戴披搭式巾帕 , 巾帕前端遮至下巴 , 后面披垂于肩头 。 回族是以中东阿拉伯为主 , 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民族 , 回族是中国56个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 , 主要集中在建有清真寺的地方 ,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 , 是伊斯兰教信徒活动的场所 。 作为一个分布最广的民族 , 回族有着不可缺少的民族文化和习俗 ,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回族的风俗习惯吧 。
回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古老的文化 。 特别是回族习俗文化 , 绚丽多姿 , 引起世人关注 。 回族以汉语为共同语 , 但在宗教生活和社会交往中 , 他们又夹杂着大量只有穆斯林内部交流的词汇或短语 。 凡是回族居住地 , 在乡村 , 总是一片片一块块地集中在一定堡子、寨子或山村;在城镇 , 又总是集中在一定的地段和街道 。
在宁夏、回族大都住平房、窑洞、砖瓦房等等 。 房屋一般向南 。 回族住房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 , 便于清扫 。 回族不崇拜偶像 , 穆斯林家屋内墙上特别是礼拜堂内不贴人像 。
在回族的聚居区都建有清真寺 。 清真寺一般主要举行宗教活动 , 也是进行宗教教育、传播宗教知识的学校 。 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一般都是阿拉伯式的 , 也有中国古典式或两种风格混合的 , 由礼拜殿、水房和经堂三大部分组成 。
服饰
回族服装大体与汉族相近 , 但在头饰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 , 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无沿小帽 , 表示清洁不染;妇女头戴圆撮口帽 , 戴盖头(也叫搭盖头) , 一般把头发、耳朵、脖子都掩盖起来 。 盖头有少女、媳妇和老年妇人之分 , 少女戴绿色的 , 媳妇戴黑色的 , 老年妇人戴白色的 。 老年妇人的盖头较长 , 少女、媳妇的较短 , 只披到肩上 。 盖头上有的还绣有花边和图案 。 妇女服装为右衽大襟短上衣 , 着长裤 。 年轻人喜欢在前襟、胸前绣花 , 在衣服上镶色、滚边 。 男的头戴回回帽 , 有白的和黑的两种 。 上着对襟短上衣 , 穿白长裤、白袜子 , 喜欢在白衬衣外套坎肩 。 回族男子很注意胡须的修饰 。 男子一般在二十几岁开始留胡须 , 因教派不同 , 形式不同 , 有的只留下巴相 , 也叫山羊胡 , 有的留全脸胡 。 妇女护头面的头巾 , 源于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的影响 。 遮住两耳、脖子和头发 , 只将面孔露出 。 青年妇女一般戴绿色的 , 盖头较短 , 只披到肩上;老年妇女一般戴白色的 , 盖头较长 , 直披到腰际 。
婚礼
回族青年男女举行婚礼的前两三天 , 男方要带上蒸馍、羊肉给女方家送去 , 叫“催妆礼” 。 结婚那天 , 男方要去车接新娘 。 新娘要穿红衣服 , 洗大净 。 称“离娘水” 。 同时 , 还要请全可人(即父母双全、子女双全、夫妻和睦的人)送亲 。 送亲宜早不宜迟 。 把新娘接到门口时 , 新郎要围着车转一圈 , 然后将新娘和送亲人迎进大门 。 有条件的从大门到新房门 , 要铺红毡或毛毯子 , 如没条件要由新娘的哥哥(或是舅舅)抱着新娘走进新房 , 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地的 。
两家客人互道过“色拉目”后 , 举行念“尼卡哈”仪式 。 首先请阿訇选诵一段《古兰经》 , 然后 , 阿訇当着证婚人问新郎:“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新郎如愿意要马上表态 。 再问新娘 , 新娘表示同意 , 阿訇则宣布:“从现在起 , 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 。 ”并告诫二位新人要互敬互爱 。 仪式结束后 , 新娘新郎才进洞房 。 新郎进洞房后 , 揭去新娘的红盖头 , 摘掉头上的喜花 , 互相交换礼物 , 新郎送给新娘包着钱的红纸包 , 新娘给新郎小红布蛋蛋式“针扎子” , 新郎还要用喜糖、核桃、喜枣撒向前来要喜糖的人 , 称为“撒喜” 。 晚饭过后 , 大家开始闹洞房 , 由一人当司仪 , 出点子 , 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