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如何预防中暑

如何预防中暑
时值盛夏,高温天气增多,医院急诊科中暑患者也增多 。 专家介绍,户外作业人员、业务员和厨房工作人员是夏日中暑的三大高危人群,中暑患者,轻则头晕、乏力,重则昏迷、痉挛,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通常以为的防中暑“妙招”其实是错招,不仅不防暑,反而容易导致中暑 。 那么如何预防中暑呢?专家提醒,防暑的第一要务是: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曝晒或封闭的环境 。
诱发因素:与气温、湿度、风速有关
【大暑时节如何预防中暑】广州医科大学荔湾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毅华介绍,中暑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和吸收的热量超过了散热,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急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其中包括头晕、胃口不好、精神不振、拉肚子等 。 其中中暑的高危人群主要是户外作业人员、业务员和厨房工作人员 。
“中暑的发生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曝晒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以及水盐供给等都有关系 。 ”刘毅华解释,诱发中暑的因素很复杂,但其中主要因素还是气温 。 根据气象特点,可将中暑现场小气候分为两类:一类是干热环境,气温高、辐射热强、湿度低,环境气温一般比室内高5~15℃,相对湿度常在40%以下;另一类是湿热环境,气温高、湿度高,但辐射热并不强 。
中暑表现:严重者甚至会致命
刘毅华说,夏日中暑,轻则头晕、乏力,重则嗜睡、昏迷、痉挛,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 其中中暑分为三类: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
热射病,主要是一方面人体受到外界环境中热源的作用,另一方面,体内的热量不能正常发散出去,从而难以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 。
热痉挛,主要是由于大量出汗使水和盐过多丢失,肌肉痉挛,并引起疼痛 。 因为在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依赖出汗 。 大量出汗后,因汗中含氯化钠约0.3%~0.5%,导致人体的水和盐流失过多 。
热衰竭,主要是由于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同时,也可能有过多的出汗、失水和失盐 。
三大误区:只有在高温下才中暑;只有在室外才会中暑;穿得越少越凉快 。
误区1:只有在高温下才中暑 。 刘毅华介绍,很多人以为,只有在高温情况下才会中暑 。 其实不是 。 因为有时候虽然气温并未达到高温,但是,如果是在湿度太高和通风不良的闷热环境里,人同样也可能发生中暑 。 尤其是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不透风衣裤的人,或者是患有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心血管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以及应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神经药物而影响汗腺分泌的人,如果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者散热受阻,他们的体内就会有过量的热蓄积,引起器官功能和组织的损害,从而导致中暑 。
误区2:只有在室外才会中暑 。 刘毅华说,虽然在户外的曝晒时间过长,很容易引起中暑,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在高温的室外才可能中暑 。 在室内,如果通风透气不足,湿度太大,同样也会使人中暑 。 “由于气温在35℃~39℃时,人体2/3余热通过出汗蒸发排泄,”他说,“此时如果周围环境潮湿,汗液则不易蒸发 。 ”
误区3:穿得越少越凉快 。 刘毅华说,很多人认为,天热时,衣服少穿一点更凉快 。 其实不是 。 “在盛夏季节,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 。 ”他说,如果大部分皮肤裸露在外,会更多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散热反而更慢 。 “因此,越是暑热难熬之时,越不应赤膊,女性也不要穿过短的裙子 。 ”对于户外作业人员,除了要注意及时补淡盐开水,还要注意衣服不要穿得太少,最好穿长袖衣服和长裤,并要记得戴帽作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