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体质莫名上火是怎么了 从疼痛感辨别疾病病:刺痛有血瘀 胀痛为气滞

【阴虚体质莫名上火是怎么了 从疼痛感辨别疾病病:刺痛有血瘀 胀痛为气滞】疼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受, 也是医学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 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身体引起的痛感觉, 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 。 人们一般将这种感觉或反应统称为“疼痛”, 而在中医看来, “疼”与“痛”还有些微的差别, 并且通过痛感的不同还可以辨别身体的病证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教授姜良铎说, “疼痛”在口语中一直是并称的, 一般不区别开, “疼”、“痛”的涵义只在中医解释上有所不同 。 中医认为, “疼”的感觉更具体, 部位更明确且范围小, 时间短暂而没有持续性;“痛”的范围则比较大, 持续时间也比较长 。 姜良铎说, “痛”其实是人的机体受到伤害后的一种警告, 能引起身体防御性保护反应 。 所谓“通则不痛”, 就是指人体经络畅通, 身体正常, 不会感觉痛或不舒服;反之, “痛则不通”, “痛”意味着经络不畅通 。
中医对痛的病因研究, 首见于《黄帝内经》, 包括外寒、外风、外热(火)、外伤、劳倦损伤等诸多方面 。 虽说都是痛, 但性质却大有区别 。 中医认为, 不同性质的痛, 如常见的刺痛、胀痛、酸痛、绞痛等, 为不同病证的疼痛特征 。 姜良铎说, 例如“刺痛”, 指疼痛如针刺般, 以胸胁、上腹等处较为常见, 多为血淤所致;“胀痛”是指痛兼有胀的感觉, 往往是气滞所致, 见于胸胁、上腹等处, 有时发时止的特点;“酸痛”则指身体疼痛并伴有酸软感觉, 最常见于身体疲劳;“绞痛”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内脏剧烈痉挛性疼痛, 如肠绞痛, 有的伴有闷塞的感觉, 如心绞痛 。
姜良铎表示, 既然不同性质的“痛”对于病证的判断有一定帮助, 患者就医时, 一定要向医生准确描述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特点, 有助于医生结合其他线索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 由于引起痛感的原因复杂, 个人感受也存在偏差, 自行辨病是不提倡的 。
阴虚体质的形成既有先天不足的因素, 如孕期时母体体质弱, 或母亲是高龄受孕, 或者早产等;也有后天失养的因素, 如纵欲耗精, 积劳, 出现一些疾病, 饮食不调, 强紫外线辐射, 季节变化等 。 现代的许多年轻人, 生活节奏很快, 压力比以前多了好几倍, 精神消耗过大, 体力特别是精力透支明显, 又经常熬夜、睡眠不足, 饮食上喜欢辛辣刺激口味, 时间一长, 就可能导致人体植物神经紊乱, 如果再不注意调养, 则容易受到阴虚的“垂青” 。
阴虚的人表现为阴津不足, 身体呈缺水状态, 以致眼干、鼻干、口干, 皮肤粗糙, 头发干枯 。 阴虚的典型症状就是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小便次多量少、心跳偏快、脉搏偏细或夜间盗汗、手足心发热、双目干涩、耳鸣等 。 阳虚的人则表现为畏寒、怕风、四肢发凉、体温偏低等症状 。
阴虚体质的人除了出现相应症状外, 还容易“上火” 。 表现为性情急躁, 心烦易怒, 情绪易波动, 动不动就要来“火气” 。 所以, 阴虚的人应该经常提醒自己安神定志, 保持稳定心态, 还要学会及时转移不良情绪 。 中医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 上火的程度较“热气”还重 。 一般所说的上火, 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 。 中医认为“火”的病理可分虚实两大类, 常见的上火症状有心火和肝火两种 。
阴虚了意味着精、血、津液不足了, 如果阴不足了, 阴就不能遏制住阳, 阳气就相对偏旺了, 而阳盛就会出现新陈代谢加快、体内津液耗损过度形成口渴、干燥、便秘、体现热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