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要遵守的二十八原则 对吴式太极拳单鞭的马步是否双重的一点粗浅看法( 五 )


十一、 动作准确
拳论中讲的“立身须中正安舒 , 支撑八面”句非常清楚 。 头容正直 , 尾闾中正 , 身即不偏 。 内心舒展 , 以静待动 。 腰腿为立轴 , 膊手为卧轮 , 圆转如意 , 自能当期八面 。 拳论又讲:“以气运身 , 务令顺遂 , 乃能便利从心” 。 想使气运身流通 , 必得十三势教正无措 , 即技术动作准确 。 姿势上下顺遂 , 劲不矫揉 , 气自能流程 。 姿势顺遂 , 心中指挥手脚当遂心矣 。
十二、 呼吸自然
此处的呼吸自然是指后天之气而言 。 太极纯以意行 , 不尚力气 。 后天之气力也 , 其气有尽 。 先天之气神也 , 其气无穷 。 因此气以直养而无害 , 劲以曲蓄而有余 。 练太极是养气之法 , 非运气(后天气)之功也 。 运气 , 人心急 , 用力弩气之练法 , 气必聚于一处 , 放出不易 , 恐伤其内脏 , 因此 , 提出呼吸自然 , 以免其弊端 。 养气则不然 , 人心不急不躁 , 平和坦然 , 先天气生 。 静心养性 , 使精气神合一 , 行气流通九曲珠 。 与人敌 , 不使膊伸直 , 能上下相随 , 步随身换 。 膊未直而力有余 , 敌早跌出 , 此乃劲以曲蓄而有余 。
十三、 上下一致
上下一致 , 实为周身一致 。 前人总结出内外三合(总六合)之法 , 即指明了周身一致之要 。 我在实践中体会到 , 哪儿不一致 , 哪儿散乱 , 意气亦然 , 散乱之处乃气滞为之处 。 对敌时 , 散乱易被所乘 。 拳论讲的好“其根在脚 , 发于腿 , 主宰于腰 , 形于手指 。 由脚而腿而腰 , 总须完整一气” , 此乃周身一致也 。
十四、 有形无形
拳论强调 , “人不知我 , 我独知人 , 英雄所向无敌 , 盖皆由此而及也 。 ”有形无形深含其理 。 虚静 , 则阴阳相合 , 觉敏 , 则刚柔互济 。 敌偶动作 , 我无不知 , 我之动作 , 敌尽难知 , 拳术家所向无敌 。 孙子曰“知己知彼 , 百战不殆 。 ”一胜一负 , 人不知我 , 我能知人 , 则所向无敌 。 太极拳动作自然有形 , 但要做到有形而无形 。 即看似有形 , 摸之无形 。 我之形展于外 , 我之意隐于内 , 使敌不能知我 , 我必能知敌 , 我则所向无敌 。
十五、 随曲就伸
拳论中的“无过不及 , 随曲就伸”为一句话 。 这句话告诉后人 , 随曲就伸 , 必须与无过不及结合一体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 过即逾 , 不及则未至;随则无逆 , 就即之也 。 过与不及皆为失中 。 失中则阳亢阴睽 , 未能有合 。 太极拳于曲伸分合等处 , 运劲过则生顶抗等病 , 不及则有丢偏等病 。 欲求不即不离 , 就应随之而曲 , 就之而伸 , 随机应变 , 毋固毋我 。 因力与敌 , 以中为主 。 而沾连粘随以就之 , 自无不合 , 所谓君子而时中也 。
十六、 不散不滞
散、滞为太极技术之大忌 。 散者 , 内无心、无意、无神、无气运行;形无支撑、无贯串、无整合 , 局部各司其政 。 滞者 , 呆浊、弩气、神迷惘;动作过程中 , 虚实不清楚 , 分合不机宜 , 浮、重、抗、顶、凹、凸、偏、倚 , ……等等 , 皆会滞 。 冷静沉着 , 心里平和 , 动作时轻松自然 , 柔顺连绵 , 虚实清楚 , 灵活自如 , 当属不散不滞也 。

推荐阅读